首页 > 我要分享 > 营口故事 > 正文

父亲二三事——陈征写于父亲节

陈 征

分享到:
2020-06-23 07:42:00   来源:营口之窗   点击:

(营口之窗“我要分享”)父亲二三事——作者:陈征

从今载算起,父亲离开我们55年了,如果健在的话已经是115岁。父亲姓陈名玉山。生于何年何月何时,何年随其父母兄姊逃难到营口,我已不得而知。在我仅有的记忆中,只有几件事铭刻不忘,并影响着我世界观的形成,让我无时不效仿父亲的为人,以致酿就了不能越轨的性格,做事要光明磊落,对得起良心、社会。

父亲曾讲过,母亲也曾经说过,解放前营口闹过霍乱,不知当时医院治不了,还是医院少,或是穷人无钱看病,总而言之,死的人很多很多。父亲没有文化,如果要记点什么事,也是采取原始人符号标记形式,用粉笔画在门框上、门板上、墙壁上,那歪歪扭扭的图形我也到见过,只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罢了。然而不识大字没学过医没当过大夫的父亲却不知何故会针灸。霍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霍乱弧菌,人一但得上,上吐下泻,手脚冰凉,如果医治不及时,重者几小时就会撒手人寰。开始父亲只是为熟悉的人治病,办法无非是将三棱铁针用火烧一下再用白酒消毒,而后扎在病人的穴位上,用手将血挤出,如此竟救活了很多人。后来特别通惠门、双庙子一带找上门的人越来越多,为能救人,父亲不顾家庭劝阻,认识不认识的都有求必应,实在困极了才“猫”个地方睡上一会。父亲不懂“奉献”,但扎针不要钱,又不恐惧感染,即使病愈的人登门道谢也不收取人家任何礼物,只是留下一位叫老“高大叔”的银匠打造的两只针灸银针,可谓鞠躬尽瘁。难怪母亲常常提起,没儿子有了儿子,别人都说是“老陈”积的德。我虽唯物不信。但也懂得善有善报,爱心为荣。

父亲一生清贫,14岁就学徒织大布,以后当劳工修土围子,以后拉手推车,以后在商店街道做事,再以后当更夫一年多在6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记得父亲在小民生商店当主任的时候,恰逢是物质缺乏的年月,那时商店里的小百无非是些磁碗、泥盆、手巾、牙粉什么的,副食品也不过是酱、醋、盐、酒一类的东西。偶尔配来的红白糖,小鱼小虾大都成了“珍品”。“珍品”一来,父亲都会采取分配发票的办法卖给所在居民,从不为自己家留上一份。然而卖不掉易变质的东西,他却买回家里。母亲唠叨过,你爸在商店待一回,家里没借着什么光,可商店缺什么只要家里有他就拿走,连家里的小黑板、电灯泡都给弄到商店里 去了。那时我虽然不明白家里的缺用,但似乎感到父亲是个好人,现在想来父亲的有公无私是多么的高尚。

父亲出生于山东省安丘县,齐鲁大地的人文孕育了父亲正气、刚毅的品德。父亲当民生街道无报酬主任的时候。已是“低标准的年代,为能给居民增加点微博的收入,他这个“街头”硬是组织妇女儿童糊起了火柴盒,剥起了云母片,編起了苇蓆子,并在家里腾出地方义务做收购点而自己却两袖清风。后来上边有令,街道办起了“大食堂”,所在居民都要集体就餐,为了让人吃的顺口,父亲就想方设法把伙食搞的好一点,所谓好点也是粗粮和“代食品”细作,只不过是变换点花样而矣。但对得吃“淀粉”、“海草”填肚子的家人却不准去食堂吃上一口,同样他自己也不在食堂吃,我曾不止一次的见到,他回家看没有吃的,便用白开水泡上干辣椒喝,喝完又忙碌着东家长西家短了。母亲曾同情的说,不知你爸图个啥,这个家就得靠我买水养鸡维持生活了。1962年12月中旬,父亲被居民推选为人大代表,出席了新华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我想这可能就是平凡父亲图的“人心”吧。遗憾的是代表们的合影连同父亲的其它仅有的几张照片竟没有保存下来,这使我无法再目睹父亲的形象,我多么希望再见到哺育我17年使我日后工作能够不为金钱所动,能够不为职位所弊的父亲严峻而慈祥的面孔。

父亲走了,走了55个春夏秋冬。然而每当堂堂做人想起父亲将我扛上肩头的时候,那深情的歌曲就会油然而生: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文章作者:陈征写于2020年父亲节

来源编发: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截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分享 作品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儿时的记忆与现实——大话营口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