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分享 > 营口故事 > 正文

早年五台子孙家小铺(李同雁/文)

李同雁

分享到:
2020-10-17 07:08:00   来源:营口之窗   点击:

(营口之窗“我要分享”)早年五台子孙家小铺
        文/李同雁

无情的岁月,带走了我的青春年华,但童年时留下的美好记忆,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里。

那是五十年代末,刚刚记事的我就知道,离我们家不足百米处有一个孙家小铺。那时我们街方圆三、四里的地方,几百户人家,就有两个私人的小铺和一个国营商店,而孙家小铺因经营有方,又就近就便,所以周围很多人都愿意光顾这里,因此,这里的人气很旺,生意自然红火。

至今,那小铺的情景还在我脑海里萦绕。小铺坐落在我们街唯一的一条南北土路的西侧,两间低矮的土房做为铺房,门口在一根柱子上高悬着具有店铺标志的幌子。店铺的掌柜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光棍,他高挑的个子,白皙的肤色,再加上他总是挂在脸上的笑容,除了让人感到他要比实际年龄小许多外,更让人感到他十分善良和具有一种亲和力,只是他时常穿着长袍马褂,头上经常带着一个类似地主一样的帽子,尤其再带着一个老花镜,起初,我时常把他和黄世仁联系到了一起。

那时,爷爷经常嘱咐我,一定到老孙家小铺买东西,我那时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只知道爷爷的话是一定要听的。所以,有时替家里打些酱油之类,进屋时,尽管孙掌柜十分的客气,可自己还是因为他那身行头给我的错觉,我还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时间长了,我也在想,为什么孙掌柜的小铺每天都是门里门外的挤满了人,而且总是笑声朗朗的,我开始对自己原来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此后,带着一种好奇心,我也经常光顾那个小铺,开始只是怯生生的,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靠着门边好奇的张望。逐渐的,我知道了这些每天前来闲聊的人,大多与孙掌柜的年龄相仿,他们也是闲来无事到此寻开心的,那其中也有会说书的,每天给大家献上一两段,不时引来大家的一阵阵喝彩声。而每天,孙掌柜会泡上好茶免费供大家饮用,当然,那些瓜子、糖果之类是要自己掏钱的。我那时对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很富有好感,我喜欢那满屋飘浮着的热气,更喜欢那扑鼻的茶香味道,甚至对那带有苦涩而且刺鼻的旱烟味都没有烦感,反而觉得,只有这样的味道才更有亲近感和真实感。

我也时常看到,当每天曲终人散的时候,这些人大多都忘不了手里带些油、盐、酱、醋之类。后来长大些的时候,我才有了这样的体会——孙掌柜是在生意中享受着生活和快乐呀!

我最愿意给爷爷打酒,那真的是一种趣事。每当我把酒瓶子递给孙掌柜时,他都习惯地夸着我:“真是个很孝顺的孩子呀,来,奖励你一块糖。”说着,他会把一块糖亲手塞在我的嘴里,然后还轻轻地拍着我的脑门。那一刻我嘴里甜,更感到心里也甜,我甚至觉得他就是我的亲人啊!我心里顿时热热乎乎的。当他打开那个酒篓子的时候,一股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那时我虽然不懂得酒,但我爷爷很会品酒,每当我把酒交给爷爷时,他都习惯地打开酒瓶喝上一小口,只见爷爷咧着嘴,不停地吧嗒着,品着滋味,然后他会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说:“这孙掌柜,做人就是地道,这六十度的老白干一度都不会差的。”

当时我并没明白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后来大了才知道,不少的商家经常往酒里兑水,赚那些昧着良心的黑钱。那时,我还经常看到,不少的人都是从远道慕名前来孙家小铺买酒的,那些酒鬼们最怕酒的质量有问题,一旦觉得质量没问题又担心量不足,所以,孙掌柜很了解他们的心思,每次给他们打酒时,总是把酒提子灌满再慢慢地提起,此时,那些酒鬼们的眼珠像凝固了一样紧紧盯着那酒提子,唯恐那酒滴出外面一滴。可是,让他们意外的是,孙掌柜把酒倒进瓶子以后,又慷慨地再用酒提子提一些做为赠送,这让那些嗜酒如命的酒鬼们大为感动,那布满红丝的脸上终于挂上了笑容。

有几件事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孙家小铺的醒目处,虽然也挂着“小本生意概不赊账。”孙掌柜是个一贯遵守规矩的人,而对这个规矩他却很难遵守。他常说:“乡里乡亲的,谁没有个犯难的时候,到时候还是要拉一把的。”在离小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单身老汉,因为双腿残疾,只能靠政府救济的十几块钱维持生活,可偏偏有喝酒的嗜好,开始还拿着现钱来孙掌柜这里买酒,常了,酒瘾越来越大,可手里除了吃饭钱根本没钱买酒。一天,他拿个酒瓶子站在柜台前半晌没说话,当孙掌柜问他干什么来了,他很难为情地说:“手里没钱了,想赊一斤酒。”孙掌柜拿过酒瓶子笑呵呵地说:“赊酒早说话,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从那天开始,那老汉经常是今天给钱明天没钱的来买酒,每次孙掌柜都是笑脸相迎。两年后,那老汉永远地走了,那天孙掌柜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很沉重,他对着墙上那块记事板看了看,上面几乎写满了那老汉欠账的记录,他边擦着那黑板边囔囔着:“总算没留下什么遗憾,到了死也没断了这喝酒的嗜好。”此时,孙掌柜似乎有了一种安慰感。

我们街有一个寡妇,年轻时守寡,一直领着孩子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一次她孩子得了肺结核病,生命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为没钱给孩子看病,她急得只能抱着孩子大哭。孙掌柜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把一百二十元钱主动借给了她,那时的一百二十元钱,对平民百姓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当寡妇用颤抖的手接过钱后,她哭得更厉害了,那是激动和感激的泪水呀!当孩子得救后,这个寡妇视孙掌柜为孩子的救命恩人,逢人便夸,但一想到欠人家那么多钱拿什么还呢?心中很是愧疚。后来一想,自己寡妇一人,孙掌柜也是光棍一个,倒不如嫁给他,以身相许,也算是一个补偿吧。那天,她等到人们都散去的时候,战战兢兢地敲开了孙掌柜的门,孙掌柜从她的表情中觉得她很反常,所以堵在门口没有让她进屋的意思。她终于涨红了脸说:“我欠你这么大的人情不知能不能还上,干脆让我伺候你一辈子吧。”说罢,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孙掌柜听到这话,顿时有些惊慌失措的样子,他极力调整自己的心绪后说:“这可使不得,论年龄我可以算你的父辈了,再说,这趁人之危的事我是永远做不出来的。”说罢,孙掌柜关上了铺门。

那寡妇在门外难过地哭了起来,这其中也许是被拒绝的原因,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感动啊!

还有一件事让我很难忘。我家一个邻居一天到孙家小铺买五斤大酱,准备过几天到农村走亲戚带着,可刚巧那天小铺缺货,于是我的邻居一再嘱咐货到后给他留着。结果第二天,我家邻居在其它地方买到了,可孙掌柜并不知道这情况,当小铺大酱到货时竟成了快货,尽管如此,孙掌柜一直给我家邻居留着这五斤大酱。过些日子,我家邻居走亲戚回来,得知这一情况后觉得很不过意,立即到小铺要买回那五斤大酱。不料,那大酱因为天热,已经出现发霉长毛的情况,我家邻居觉得事情是他引起的,执意要把这长毛的大酱买走,可孙掌柜无论如何也不同意。那天后,大家接连多少天看到孙掌柜的饭桌上都有炸大酱。据说孙掌柜把发霉的大酱挑了出去,剩余的自己留着吃了。

后来我得知,孙掌柜祖上是有钱人家,到了父亲那辈生意有些不景气,那小铺是父亲留给他的,除此,他还有一大片芦苇塘。那时,我们这里家家取暖做饭都以柴草为主,所以,一到秋季家家都有拾柴的习惯。而那时的芦苇就成了大家重点猎取的对象。记得那时,各家苇塘的主人,每到秋季都会拿着棍棒镰刀之类,虎视眈眈地在苇塘边昼夜把守,尽管如此,还经常会出现大片芦苇丢失的现象。可偏偏孙掌柜的苇塘,直到冬季里收割的时候,都会毫发无损,这其实是孙掌柜的善良感动了大家。我记得,每到收割芦苇的时候,孙掌柜和大家有说有笑的,他除了把那些能卖给造纸厂的好芦苇留下之外,其它那些高矮不等的,还有夹在苇塘里的蒿草,大家可以随便割。记得那时候,我家冬天的烧柴大部分在这里都可以解决了。当时孙掌柜和大家在一起那其乐融融的场面,与其它苇塘主人凶神恶煞般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那股红色风暴席卷全国时,我们那个街道包括和资字沾上边的所有人几乎无一幸免,或被批斗,或跟着陪斗,按着那些标准,孙掌柜无疑被列在黑名单之中。记得曾有一个街道的领导提出揪斗孙掌柜的事,当时就遭到在场所有人的反对,他们气愤地说:“如果像孙掌柜这样的好人也要批斗,那么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好人了。”孙掌柜在大家的保护下一直没受到任何伤害。

八十年代初,孙掌柜走完了八十四年的人生,无疾而终,那天他是带着微笑离开大家的。邻居们用泪水表达着对孙掌柜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孙掌柜的一生未娶,又无亲属,他把他的小铺和那一片苇塘都留给了政府。

如今,那小铺,那片芦苇塘,再也不见了踪影,早已被那一排排高楼大厦所取代。但,孙掌柜的那种善良的本性和人格的魅力,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版权归原作者)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截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故事

上一篇:营口西南曾经的老邢家坟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