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之窗“营口故事”)营口义和团的兴起
作者:郎振声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爆发了营口义和团运动。在街道上和店铺里,常常见到练拳习武的年轻人,他们支开架势念着咒语:“天打天门开,地打地门来,要学神拳会,请下铁佛来。” 接着报出古代著名的人名:“我是张飞!”“我是李逵!”“我是黄天霸!”我是孙悟空!”等等。乍看起来是一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健身活动,其实是在秘密聚集反帝爱国力量。
六月二十九日,从天庄台一带来了五六十名义和团,散居在营口各庙。人们奔走相告——“师傅来了!”店铺里的年轻伙计、手工业的学徒工等,都放下柜台工作齐集于各庙。掌柜的拦也拦不住,有组织的活动形成了。
从阴历七月初一到初十这一段,在师傅指点下,拳友集中食宿,集中操练,各庙总计不下四百多人。练拳人吃的是素菜,如白菜粉条等。每天操练刀枪,据亲见者说,大力者两手能举起石碑,又轻轻放下,面不改色。
由于人员扩大,发展迅速,使市面刀靴供不应求。刀打不出来,靴底纳有一指多长的针码也穿上了。包头的黄布全卖光了,足见义和团发展的迅速。
这时租界地的洋人,感到恐惧不安。英国太古商号,白天在陆地上活动,晚上却偷偷跑到船上去,唯恐遭到义和团的袭击。官府也慌了手脚,施展诡计,耍两面派,采取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的策略,坐山观虎斗。当时驻营口的山海关兵备道台装模作样地提倡义和团运动,大批地赠送黄布、红布等物,表示支持。
一场大规模有组织的反帝斗争在七月十七日形成了。从早晨开始,一列列义和团队伍,顺着大街由西向东进发。从西大庙首先出现一个红灯照,小车子上坐着一位全身穿红的年轻姑娘,后面跟着数不清的义和团拳友。拳友们头上裹着红色黄色头巾,腰上缠着带子,手里拿大刀、长矛、大棍等武器疾步东进。队伍虽不太齐整,但样子很威武、傲然。口中高喊 杀!杀!在队伍引进中,还不断有人随时加入,常见从路旁店铺和民宅中跑出拿刀的人参加到队伍里,队伍从西大街足足过了半个小时。
从火神庙出发的义和团队伍,为首的红灯罩,乃是“西八家子”老桑家的闺女。她坐小车上了大街,有二十多个义和团拳友拥护着,多是些十六、七岁的少年。穿便衣,拿大刀。
在义和团队伍向东行进中,街道两侧的商号柜伙、居民都跪在地下,手举焚香,口中祷告,预祝斗争胜利。有的念道:“大炮三声响不成!”这虽是一种祷告祈念,但人心所向,看出义和团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义和团的攻击目标指向盘踞在营口的帝国主义分子,也包括平时认贼作父的洋奴买办。有一个积极宣传洋教的李俊,此人一贯为非作歹,鱼肉乡里。他闻讯逃跑了,义和团为民除害,把李俊家的房子推倒,抄了家。
义和团和洋行对峙起来。时间不久,远来银行先开了枪,接着停泊在辽河中的外国军舰和俄国马队开始行动,疯狂进攻,战斗相当激烈。据目击者说:枪响之后义和团死伤多人,用大筐和门板将伤者抬下来,情况相当惨烈。尽管如此,义和团仍英勇顽强同敌人斗争。久记金店一个小伙计,年约二十上下,他随运送伤员的拳友退下来后,灵敏地跳上房顶,进后院取出一把宝刀,然后又从房顶跳到大街上,飞奔向东而去,重上战场。显然,他是回来取刀再战的。
当远来洋行向义和团开枪后,俄国马队从大水塘方向朝通惠门、扬武门等攻来。沿途见人就杀,凶残已极。扬武门外五台子遭劫最为严重。有的全家被无辜杀害,有的房屋中弹起火。一户人家藏在地窖里避难,被俄兵发现,用刺刀全挑死了。英美俄兵舰齐开炮乱轰,全市区建筑物遍遭破坏,百姓伤亡甚多,损失极其严重。最大的商号——亨利得,被打起火,烧得片瓦无存。老爷阁旗杆也被流弹穿出洞来。义和团被镇压,百姓遭劫难,而官府却无动于衷,好像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袖手旁观,不加干预。
至此,大规模的义和团斗争平息了。市政当局与洋人狼狈为奸,瓦解义和团,下令义和团残部投案自首,交出刀枪武器。
营口义和团运动就这样失败了。但它第一次以武装斗争形式同帝国主义展开殊死的斗争,播下了爱国斗争的火种,赢得了全埠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供稿作者:郎振声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儿时的记忆——营口“繁荣副食商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