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之窗“营口故事”)儿时的记忆——拾柴
作者:赵志祥
序言:现在十几岁的孩子除了读书就是玩乐,不用负担家庭生活的担子。我们小时候要经常去营口河南、河北拾柴,力所能及地分担一些家庭生活的压力。请看我们小时候怎样拾柴:
我在初中时代
在辽河封冻之后
经常邀上几个同学
去到河北拾柴
带上绳子镰刀
两个玉米窝头
往兜里一揣
走过冰冻的辽河
去河北小庄子一带
只有在“乱塘”之后
才准许到河北苇塘拾柴
即河北的片片苇塘
金黄浩瀚苇穗遍白
辽滨苇场的工人将芦苇割完
汽车载着一捆捆的大苇
往营口造纸厂开
“乱塘”之后
苇塘里只剩下零星的芦苇
在北风中瑟瑟摇摆
还有造纸厂不要的“红毛公”
这些都是我们要拾的柴
我们还把倒伏在地上的芦苇
从冰雪覆盖中一根根扒出来
双手冻得红肿高起一块
有时手指被裂开的苇杆划破
鲜血流淌 不幸“挂彩”
用废纸胡乱地包一下
待血止住再继续拾柴
到处割些“红毛公”和“蒿子”
一把一把地放在地上
然后归拢成一大堆柴
饿了 就啃个硬窝头
渴了 就抓把雪往嘴里塞
临走前 把绳子折成双股铺在地上
双绳之间摆成一尺开外
再把柴比较整齐地抱放在双绳上
将柴勒得紧紧 打上双结以免松开
再将镰刀插进绳下的柴里
把两个绳头从两股绳中分别穿出来
形成两个能松紧的绳套
坐在地上背靠着柴
两臂从绳套中穿出
最后拽着两股绳紧紧系在腰怀
把头往后一挺 猛地一跪顺势站起来
深弓着腰 低着头往前迈
走过好远一段路 累了
就背着柴坐地歇歇
再照先前的样子站起来
时常顶着刮脸的北风往回走
下河 上岸 更加困难把冰踩
以免掉进“青沟” 万分注意踏着冰排
小心翼翼地走过溜滑的辽河后
仍弓腰低头一步步往家迈……
现在 十几岁的孩子都在干些啥
除了读书就是玩乐 悠闲自在
不懂生活的艰辛困苦
日子过得多么甜美畅快
不是忆苦思甜
也该想想前辈老一代
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树起来……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供稿作者:赵志祥,营口之窗特约撰稿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儿时的记忆——蜂窝煤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