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分享 > 营口故事 > 正文

至今不悔当年情——“我们这一辈”营口知青征文

赵洪柱

2023-09-01 01:56:05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编者按:“我们这一辈”——营口之窗网知青征文今天起正式与大家见面了。这里将是老知青笔耕的广阔天地,在这里“营口知青写昨天,昨天知青写营口。”请分享赵洪柱的《至今不悔当年情 》

营口之窗网(我要分享“营口故事”)《至今不悔当年情 》

——记我们的知青岁月

文/ 赵洪柱(国风)

“人生的路虽然漫長,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別是当他年轻的時候”。智者的话语永远是响彻在我心灵的深处的惊雷,让我终身铭记。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一晃两鬓斑白,物是人非,转眼就要进入古稀之年了。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坎坷,蹉跎岁月,仔细想来,还是觉得收获颇多,这就是有失有得吧。

老来回望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上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青葱的记忆,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

正是:回望沧桑梦里行,酸甜苦辣伴一生。征途写满关山路,总有一条最动情。

记得当年自己刚满十七周岁,初中毕业。当时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正在蓬勃开展。没有犹豫毅然决然,自己就加入了这场运动之中,成为丛中一员。当年我和同学们一起插队到盖州陈屯乡朴家沟村青年点,还有一部分同学去了头道河村以及和平村。

转眼我们就从一名初中学生转换成为一名乡下人员



当时农村生活艰苦,收入微薄,但当地人却对我们关怀备至。夏秋给我们送菜,冬季必备烧柴。告诉你很多农业知识,还手把手教你学会如何使用农具。不长时间我们就学会了铲地,打药,起粪,赶车,甚至还学会了给果树剪枝,嫁接等一些技术活。没下乡之前,我在家里有父母还有哥哥可以依靠,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做。而当我第二年回到城里过春节,非常勤奋的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的时候,父母很是惊讶,几次三番的向邻居大妈夸赞自己的孩子出息了。

温室里只能培养脆弱的花朵,虽然艳丽却经不起风雨,广阔天地为我们开辟了茁壮成长,逐渐成熟的空间。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和当地的农民相处得越来越近,越来越亲,有几件事情我是终生末齿难忘:

一是一天夜里我突发疾病,朴队长迅速套好马车,和几位村民,知青战友立即送我赶往附近医院,使我得到及时治疗。

二是有一年突然天气变冷,干活时郭大爷看我穿的单衣冻的发抖,立即脱下自己的棉衣给我穿上,说怕我感冒了,真是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啊。第三件事情是发生在下乡第二年8月的汛期里,洪水凶猛把山上的石头冲得在河中翻滚。我们青年点在河边不远,当时我看到河中有上游冲下来的农家东西,就下河去捞,因为水流湍急,东西没捞到,我却趴在那里起不来了,时间长的话有可能会有危险。紧急时刻朴金生大叔不顾一切立即下到河里,把我一下子从水中给拽了上来,结果我们俩浑身都湿透了,事后还真是后怕呢!后来我去当面感谢朴大叔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说了句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干活去了。

这些感人的事情,虽然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想起来依然就在眼前,热泪盈眶!

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还参加了三个水库的修建。当时的条件真的是艰苦异常,难以想象。真是应了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真实写照。住的是马架子搭的毛草房,吃的是高粱米饭窝窝头。一二百斤的挑担,三四百斤的独轮车,都没有使我们退却,干起来和当地的群众没有两样。记得当时由知青组成的青年突击队,铁姑娘爆破队,由于事迹突出还上了公社的宣传窗,成为当地农民的美谈。

就这样我们从一群愣头小伙黄毛丫头,变成了强壮的公社社员,从五谷不分的懵懂少年变成了道地的农家里手。由青涩到成熟,由稚嫩到老练。在自然中净化心灵,在劳作中长大成人,懂得了世间的疾苦和现实生活的本质,一下子就长大了!
怀念逝去的青春年华,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不禁感叹万千,心潮澎湃。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褒贬不一,其中不乏公正评价。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观点倾向弊大于利之说。作为其中一员我却不以为然,简直不敢苟同。

试想如果当初不实行上山下乡,全部留在城里待业,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一个乱字是可想而知的。社会治安和秩序的稳定如何谈起呢?因为当时的国家状况是安排不了那么多青年人的工作。怎么办?没有良策只有一条路分散下去到广大的农村落户。现在看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事求是的说,我们是吃了不少的苦,遭了一些罪,但从大局观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通过几年参加生产实践的生活体验,应该说还是为若干年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也为一些有志人才日后管理国家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是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吧。

经过实践证明,大批知青后來成为优秀人才,走上重要工作和领导岗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实质上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能说不与当年的经历有关吗?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不知不觉中近半个世纪就要过去了,2023年我们将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5周年。怀念逝去的青春年华,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不禁感叹万千,心潮澎湃。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人想见却没有通信联络,当年的知青战友,当年的父老乡亲,我真的很想你们!如果看到这篇文章就和我联络,一起聚聚,唠唠家常!

记得一次和当年的知青战友聚会,有感而发,我即兴赋诗一首,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知青生涯感怀》

文/国风
  几回梦里正年轻,广袤园田记忆明。
  溪畔鸭肥花烂漫,沟深果硕鸟争鸣。
  面朝黄土曾说累,夜入无眠有苦声。
  转瞬鬓霜花甲过,至今不悔那年情。

我觉得若干年后,不管共和国的历史怎么写,“知青”这两个耀眼的文字,永远都会成为在叙述那段历史过程中一道靓丽的色彩!

供稿作者:赵洪柱(知青),营口之窗特约撰稿人

本期主审:李同雁(知青,特约主持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原创

上一篇:为了荣誉(小小说)——李同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