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分享 > 营口故事 > 正文

《情系山乡”小喇叭”》——营口之窗知青征文

王学东

2023-09-08 08:00: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网(我要分享“营口故事”)《情系山乡”小喇叭”》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5周年

作者:王学东

我的父亲是一个旧知识分子。全国解放后,他拥护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参加营口市的教育事业,50 年代初,他曾经当过小学校长,在市总工会任宣传干事和某国营大厂的职工业余学校教导处主任。他还是当时《营口日报》的通讯员和《工人日报》的特约通讯员。父亲给我的最深印象是笔耕不辍。小时候半夜醒来,经常发现父亲书桌上的灯还在亮着,一个高大的身影给了我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父亲 54岁那年因病早逝,在整理他的遗物时,除了许多文稿和报纸上的作品外,还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赫然在目……

或许是遗传的缘故,我在少年时就爱好文学,我的诗作曾经被登载在校园的黑板报上,我的学习偏爱文科。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耽误了我的求学梦,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我和其他同龄人成了“老三届”。

在枯燥寂寞的生活中,我的心是躁动着的,因为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教育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在知青的队伍中始终是奋斗的催化剂。因为在穷乡僻壤里仍然有一些鲜活的令人感动的故事,促使我在不眠的夜里不顾身体的极度疲惫,点燃一支蜡烛,写下点点感受。这些感受最初只是自己心里的慰藉,而后来又想把这些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想到了大队的广播站和安装在社员家里的“小喇叭”。“小喇叭”(扬声器)它安装在 32 开书本那么大,一块红砖那么厚的木制的盒子里,挂在门框上方,虽然其貌不扬,他与农家相伴作用不小。那时没有手机,就连电话座机和无线电收音机也是稀罕物,半导体收音机还收不到信号。农村信息的沟通,集体活动的传达,全靠这些“小喇叭”

一是清晨由大队发出起床出工的命令,或是给各个生产队分配农活;二是召开广播大会,由领导事无巨细地滔滔不绝;三是播放“革命歌曲”和“革命样板戏”;四是转播市县的新闻。

我写的第一篇广播稿是小评论,说的是手扶拖拉机。那时,当地农村刚刚接触这种机械,有的农民认为价格太贵,而且费油。给手扶拖拉机起了个外号叫“扑啦穷”。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我就在小评论里详细讲解手扶拖拉机的使用知识,如何提高效率春耕播种,如何节省人力脱谷打场,如何带动水泵抽水灌溉等等。文章播出后,社员们感到很惊奇,他们说,还是城里的学生知识面广。

1971年4月,根据上级的精神,要求每个大队都要成立报道组,我被选为大队的报道员。这是一项专职的工作,每个生产队都有业余报道员配合我的工作。从此,有了更多的稿件通过“小喇叭”传到各家各户。

我们土城大队共有3400多人,分成8个生产队,约500 户人家,几乎每户都有一个“小喇叭”。大队的8个队中3个队位于南沟、南山、北山,其余5个队分布在公社政府所在地的周围,地势平缓,地理环境要比别的大队好得多。但是当年多数的生产队还是处于“种地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的落后状态。穷则思变,脱贫致富是干部和社员的共同愿望。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报道组开展了对干部、社员和下乡知青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八个小队,人口不一,地势土壤有别,大田作物和果树种植面积各异,劳动力干活地点分散,难于管理。针对这个实际,大队在坚持统筹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小队的自主经营积极性,在春耕、夏锄、秋收和冬季农田基本建设过程中,报道组及时跟进,表扬好人好事。这个期间我受到了大连市“五七大军”下放干部们的帮助指导。还有知青同学、回乡青年、下放户的子女,他们积极给我提供情况,主动写稿,支持我的工作。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无论是在提高写作水平还是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从1973年回城后,上个世纪 80年代起,我曾经在工厂里曾经给厂广播站写过稿子,还是《营口日报》的通讯员,后来,又曾经给营口电台和营口广播电视报写稿,并且参加了1975年营口市“老知青足迹”征文活动。我还是电台《文艺窗口》的“粉丝”,也是她的忠实听众和作者。

时光荏苒,一晃半个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的乡村“小喇叭”早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退休以后,手中的笔没有退休,四年以来,我有幸被营口之窗聘为特约撰稿人,在总编指导下,在文友们的帮助鼓励下,从2020年2月到2023年8月发表了一些感受家乡建设发展和辽河文化产业带游览的文、图、诗形式的作品31个,这些作品的读者点击阅读量都在10万次以上。若问我为什么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我得益于每个月的退休金入账,还有一个基本健康的身体,才能心无旁骛地把学习和写作当成开心的事情去做,而且响亮的山乡“小喇叭”一直犹鸣在耳鼓舞着我的一生最爱。

作者简介:王学东,1967年毕业于营口市第二中学。1968年9月下乡到复县(瓦房店)土城公社土城大队。

推荐语:作者通过对小喇叭的描述,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心路历程,对自己的知青岁月和以后的工作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能让我们通过阅读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作者文笔流畅,有写作功底,积极向上的态度令人赞赏,具有可读性。

——主审

供稿作者:王学东(68届 知青、复县,营口之窗特约撰稿人)

本期主审:赵洪柱(知青,特约主持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知青 征文

上一篇:知青小院——营口之窗知青征文
下一篇:我回来了——营口之窗知青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