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分享 > 营口故事 > 正文

寒冬,我游览了千山——张冰

张冰

2025-02-15 07:50: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营口故事”)寒冬,我游览了千山

张冰

提起千山,大家都不陌生。它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20公里,原名叫千华山,又称积翠山、千朵莲花山。千山属长白山末脉,是东北著名的佛教名山。

我读小学的时候,曾二次游览过千山,还能叫出不少景点的名字呢。迨至中学,哥哥在千山疗养院疗养,我在医院陪护了十几天,一有闲暇便往山里钻,什么北沟、南沟都能来去自如。

寒冬的千山是什么样子的,从未见过。这次正赶上省里在鞍山开会,下午自由活动时间,我独自搭车来到了千山。

东北这鬼天气,一进腊月就很少有人出游了。我一下车,千山入口处空荡荡的——大门紧锁着,门前的雪只扫开了一条小道,售票处的门被雪挤着,几只乌鸦在门前的槐树上飞来飞去,冻僵的树叶时时地发出沙沙的响声,给人一种又恐惧又凄凉的感觉。

不一会儿,大门里不远处有一个人往外走,我的心立刻平静了。这位老者约60多岁,肩扛着一捆芦苇柴。我迎了上去:“老同志,山里有人吗?”“你有事吗?”“我想进山看看。”老者放下干柴,打量着我:“这么冷的天,很少有人进山了。”“山里的景色好吗?”“太好了,比夏天的风景美多了”。话别后,我拔腿就往山里走,后面的老者朝我喊了一声:“太阳落山之前一定要出来!”

我从北沟一直往里走,正像老者说的那样,冬天的千山比夏天更美了。道路两旁除了风吹的落叶声外一片寂静,白雪覆盖着路面,脚踩上去“咔咔”作响;雪团挂在树枝上,像一串串银色的冰桃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小溪被雪覆盖着,高低悬殊的地方,清泉从雪底下挤出来,近耳也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儿不时地飞来飞去,给寒冷的山林增添了一丝生机。

这种寂静正是我需要的,也是常人难以体验到的。

大约走了20多分钟便到了西阁。西阁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商业网点,春夏秋季来千山游览的人大多在这儿休息。旅游旺季时,可谓人山人海,喧闹声、叫卖声与汽车的马达声交会在一起,热闹非凡。而在这个飘雪的季节里却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我坐在小溪旁,四周静悄悄的——松树、白雪、溪流、小鸟……还有远处飘来的朵朵白云,这时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虽然我与诗人李白彼此时地不同,但追求的意境是一样的。

顺着石阶向北攀登,便到了祖越寺了,这是我计划中的一个景点。寺庙被雪山环抱着,往日的喧闹场面变得格外幽静。这时风已经停了,我坐在石阶上轻轻地点着一支烟,吸了几口新空气,自然自语地说:“太幽静了,不怪僧人选这个地方建寺庙……”

祖越寺是千山最早的庙宇之一。据考证,它最初建于唐朝,在金、元时期,山洪暴发,寺庙被冲毁了,清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相继重修、整饰过多次,解放后,又多次进行修缮。现有建筑七幢,殿宇壮观,山色秀丽,景致优美。

明代徐文华写诗赞赏:“常遑回合水潺湲,路转坡坨百折还。上界钟声霄汉杳,前山塔影夕阳间,松涛涨壑千岩响,花雨浮空满地斑。坐久虚堂疑误入,恍然身世出入寰。”明代御史程启充等大小官员都有唱和,诗句有:“岩松宿雾常浮翠,石涧流泉漾落花”;“山引楼台连碧落,山川迤逦画图中。”等等。

“阿弥陀佛,施主从哪里来?”一位约70左右岁的老和尚从后面走过来,我一时很惊诧。我急忙站起来,恭敬地回答:“师傅,对不起,打扰您了”。我把来意告诉了他,老师傅把我让到他住的寝室。

这个寝室约有16平方米,里面有一张板床,一个木制的桌子和两个小方凳。老师傅把木头烧的火盆用棍子翻一翻,炭火立刻旺了起来,室内顿时暖和起来。

唠了一会儿,我便想问老师傅出家的因由。我刚开口,他好像知道我的意思,忙说“年轻人不要知道的过多。”他不愿说,可能有些难言之隐吧。

谈了一些寺庙里的事儿,老师傅转过话题,问起我的年龄、生辰来了,我也没有掩饰告诉了他。老师傅沉思了一会儿,直言地把我的成长过程叙述一遍,我立刻惊呆了——好像比熟悉我的人说的都准确。最后老师傅告诉我:“……为官要正、为人要诚;多做好事、善事,你会一生平安的……”我点了点头说:“谢谢师傅,我记住了!”

离开了寺庙往上行便进入了林海。从山上俯视山谷,烟波浩渺、轻雾缭绕,松柏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耀眼。

我独自前行,有深而不险,惧而不惊的感觉。那颗 “可怜松”高傲挺拔,迎风斗雪,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丛林里,松鼠跃跳,喜鹊戏枝,山雀齐鸣;除了偶尔听到几句“寒鸟”的叫声给人带来一丝的凄凉外,整个山林如一幅神秘的画儿,又像一首澎湃的歌儿。这时,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身临其境”、 什么叫“心旷神怡”、 什么叫“流连忘返”的确切含意。

穿过林海便到了“一线天”,再往上攀登几步就是“天外天”了。

天外天,位于九重天上端最高峰处,海拔490米,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悬崖绝壁,苍松翠柏,错落其中,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称。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到此一游。

不同的季节“天外天”有不同的感觉。春季是万紫千红,秋季是漫山红遍,冬季是遍野梨花开。今天好像是有意安排似的,天空没有一点风儿,也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我站在“天外天”放眼望去,高天与白雪相连,群山与西霞相接,山鹰在高空盘旋,小鸟在阳光的空隙间穿梭……整个山脉如同银色带有绿斑的地毯起伏荡漾,显现出寒冬季节北国特有的风光。这时候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登“天外天”作的一首诗:“青峦百柱立岿然,纱雾戏飘壁上仙。飞鸟正迷天外路,忽惊人立翠峰巅”。

这时,如果你站在“天外天”,如同登上天堂一样,它不但会消除你所有的烦恼和痛苦,而且能激发你的斗志和向上精神。

太阳快要落山了,下山还有很长的路,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往下走。在下山的路上碰到两位南方人,累得满头大汗往上攀登。我们没有说话,但我想“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

张冰先生简历

张冰,辽宁营口市人,字耀松,笔名东南。作家、学者、诗人,一级散文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政府部门副局长、局长,市人大专委会主任。兼任营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营口市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乡土文学协会理事、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理事长、关东十三友会会长等。现已出版诗集、散文集5部,主编学术研究专著1部,组织编写文学研究专著3部。散文集《芦苇》获辽宁省二十世纪“丰收杯”三等奖、中国乡土文学奖。其略传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华人物大辞典》《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10余部辞典。

供稿作者:张冰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原创

上一篇:从一幅古画想到的······/张冰
下一篇:元宵节——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