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分享 > 生活随笔 > 正文

狗的品格——张冰

张 冰

2025-02-08 08:00: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生活随笔”)狗的品格

张 冰

看见这个标题,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位作者怎么了?狗有什么高尚品格呢?

其实不然。从动物的分类学看,狗属于哺乳动物。它有很强的嗅觉和听力,是看家望门的忠诚“卫士”。古人相传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故事延续上千年了。

然而,从有了人类那一天起,人们对狗的看法一直不好,贬低的事儿都与狗联系在一起,词语也极为劣迹。如给有势力的人干事叫作“狗腿子”;比喻仗势欺人叫作“狗仗人势”;说话不符合对方的意识叫作“放狗屁”;笑话人的长相不好叫作“人模狗样”;爱给人家出主意的人叫作“狗头军师”;贬低一个人什么也不是叫作“臭狗屎”等等。这些言论,与其说是恶语伤人,不如说是恶语伤狗。

其实,狗在整个动物群体中是最有情感的动物之一,其佳话也是流传久远了。

小时候听母亲讲: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姓刘的农夫家养了一条黑色的狗。这条狗非常聪明,又能看家望门,还能帮助主人放羊,成为刘家不可缺少帮手。村里的财主知道后,把狗抢走了。财主把它绑在家中,一日三餐全是米饭加牛羊肉,这只狗一口也没吃。三天过去了,这条狗咬断了绳子逃回了家。农夫怕财主再来追抢,用木棍把狗打走了。第二天早晨,这位农夫到门前井里担水,看见这条狗已经投井自尽了。

这个小故事没有历史考证,但我相信一定是真的。原因是狗的本性就是一个“忠”字。

我小时候家住在农村,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儿:

我家前院养了三条狗,这三条狗是母子关系。农村有个习惯,一到农历“小雪”季节就要杀狗吃肉。

一天早晨,我背着书包刚出家门,就听前院杀狗的叫声,跑过去一看,一只小狗被吊在树杈上嘶叫着,主人提着一把雪亮的刀,腰上系着一条皮围裙,端着接血盆正准备动手时,狗妈妈从院门冲了进来,另一只小狗跟在妈妈的后面。

狗妈妈见到主人就跪下了,小狗跟在妈妈后边也跪下了。母子望着主人不停地叫着,眼泪一串串地往下流。主人气急了,提起木棍说“还掉他妈的狗泪?”一顿棍棒把狗妈妈打跑了,它的“孩子”变成了主人的盘中餐……

作为母亲的狗妈妈显得很伤心,但它照样为主人看家望门,一点儿怨言都没有。正如杰佛瑞麦森说的那样:“狗若爱你,就会永远爱你,不论你做了什么事,发生什么事,它都是忠心不二的。”这是多么可贵的品格啊。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两只狗感动了全中国人。事情是这样的,成都双流柑梓乡保护基地内,陈运莲一边为一只来自灾区的流浪狗滴眼药水,一边对记者说,她的手臂和脖子有无数的红痕和小伤,都是在救狗时被抓伤的。但陈运莲从不后悔。她说,在地震发生后,一位六十岁的老妇人被埋在废墟下,是两只“义犬”每天为老人舔嘴舔手,看到有人经过就拼命地叫,才使得老人在被埋196个小时后成功获救。

老人说,她叫王友琼。地震当时,她和其他香客从寺庙废墟中爬出来,在翻过几座山后,被泥石流包围了。与她同行的人都遇难了,而她却依靠雨水和从“农家乐”里逃出的两条狗,保住了性命,因为小狗总是舔她的唇,给了她延续生命的水分。

古今中外,赞美狗的诗句和锦言也不少,如钱起《送元评事归山居》的“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贾岛《送道者》的“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 杜甫《草堂》的“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费冠卿《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的“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还有达尔文的“对人的爱已经成为狗的本能,几乎不容置疑。”莫德凯·席格的“领养狗,也许是人类唯一可以选择亲人的机会。”特姆勒的“狗真正的天性是天生与他人友善接触的需要。”等等,都反映了人类与狗的亲密及不可分离的永恒关系。

最近《羊城晚报》报道这样一件事儿,家住广州东丽区赤土镇76岁王志良老汉去世了,他生前喂养了14年的黑色狼狗不吃不喝追随主人而去。而老汉喂养了4年的花猫又吃又喝,毫无悲伤之意。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王老汉死后,其远房一个侄儿便将和王老汉一起生活14年的黑色狼狗和喂养4年的一只花猫带回家中。不料想,这条狗到了刘老汉的侄子家后,不吃不喝,且不时的掉眼泪,那只花猫狂吃乱跳。第三天晚上,这只狗突然不见了。次日上午发现这只狗已死在王老汉经常坐着的家门口了,其样子十分凄惨。

这是狗的故事,是动物的情感。我想,通过这些实际例子,人类对狗要有一个客观和公正的认识和评价了,再也不能用以前老的眼光看待它们了。

说句实在话,我们中间的一些人真的不如狗。特别是狗的那种“不嫌家贫”、“忍痛保主”、“效忠主人”的品格,我们人类不应该好好地学习吗?

张冰先生简历

张冰,辽宁营口市人,字耀松,笔名东南。作家、学者、诗人,一级散文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政府部门副局长、局长,市人大专委会主任。兼任营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营口市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乡土文学协会理事、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理事长、关东十三友会会长等。现已出版诗集、散文集5部,主编学术研究专著1部,组织编写文学研究专著3部。散文集《芦苇》获辽宁省二十世纪“丰收杯”三等奖、中国乡土文学奖。其略传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华人物大辞典》《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10余部辞典。

供稿作者:张冰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原创

上一篇:年味的酸甜苦辣——周灿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