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之窗“生活随笔”)在千岛湖,谒了海公祠
张 冰
我记不清楚是第几次来杭州了。这次,杭州的朋友张国中先生提议陪我到千岛湖看看。
千岛湖在淳安县境内,距离杭州市约有二百多公里的路程。我怕打扰人家太久了,便说下次再去吧,可国中先生说:“您来一次不容易,还是去看看吧。”我只好从命了。
所谓的千岛湖,是淹没了三个县建成的水库,可能是世界上较大的湖了。因为湖上有一千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故称之为千岛湖。它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秀丽的水色山光,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人。
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乘坐快艇只游了七个岛屿。“海公祠”在龙山岛上,是为明代大清官海瑞建造的祠堂。
提起海瑞可谓家喻户晓了。他生于1514年,卒于1587年,为明代著名政治家。
“海公祠”的面积约2600多平方米,从正门进去则是一尊高约2米的海瑞雕像。他身穿官服,头戴官帽,手持案卷,仿佛正在与百姓交谈着。正殿往右穿过一个月亮门,便是海瑞“功德馆”。那里有海瑞的手书字画,有皇帝赐给的印章,还有地方百姓歌颂他的文稿及石碑等,馆内宁静而素雅。
明史记载,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为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在任期间,海瑞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老百姓的敬仰。
传说,他从福建平县升任淳安知县时,一不乘船,二不坐轿,只带着书童海安,身穿一件已经穿过十多年的秀才衣裳,一路走着到淳安县上任的。
临行前,海安劝他:“老爷,淳安路途遥远,山高路窄,行走不便,还是坐轿去吧?”海瑞回答说:“你既晓得行走困难,还要叫人抬着走,那抬轿的人不是更难走了吗?”海安答不上来了。
海瑞在淳安任知县四年多,办事清正廉明,严禁贪贿,改革陋规,减轻徭役,审判了多个类似“狸猫换太子”的疑案,平反冤狱。据说,他每断一起案件都精明细致分析案情,巧妙判案。人们颂他为“海青天”。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孩,哭得很伤心,走过去问其故,小孩擦擦眼泪说:“我是卖油条的,早上卖完后,我靠在石头上睡觉,醒来时,卖油条的钱不见了。我可怎么回去向老板交待呀!”
海瑞观察了一下周围,说:“是石头偷了你的钱。我来审问这块石头,让他把钱还给你。”人们听说海大人要审石头,都围了过来,议论道:“石头怎么会偷钱?海大人糊涂了吧?”
海瑞听了生气地说:“你们怎么说我坏话?毎人罚一个铜钱!”让手下借来一只盆子,倒上清水,让大家往里丢钱。大家见海大人很认真,只好自认倒霉。有一个人刚把铜钱丢到盆里,海瑞就命令手下:“他就是小偷,抓起来!”
人们都很惊奇,海瑞解释说:“你们瞧,他丢下铜钱后,水面浮起了一层油,这钱一定是他偷的。”那人只好认罪。
据人介绍,海瑞是一位能干事,又能干成事的好官。历史以来吴松江连年闹水灾,老百姓死伤无数。当地有个民谣,“要开吴松江,除非海龙王。”海瑞上任后,深入吴淞江沿线探究水患、体察民情,掌握了一手资料,后采用“以工代赈法”,即疏浚了吴松江,又济助了受水患的灾民,淳安人誉海瑞比“海龙王”还厉害。
海瑞的一生不攀权贵、不惧怕邪恶,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概,获得了淳安人民的拥护与爱戴。
陪我游览的国中先生讲,在明代嘉靖年间,社会风气十分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时,除了酒肉招待之外,当地官员还要送上一份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其实,所说的“白米”、“黄米”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官也要隆重接待。这些腐败现象, 海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想,这样下去大明朝早晚得灭亡。
一天,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轮番地抽打着,围观者不下百人。
海瑞得到差役报告后,立刻赶到驿站,看到此情此景,顿时义愤填膺,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
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便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大爷是谁吗?” 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吓说:“狗官,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听,心中已有谱。他冷冷一笑,说:“哼,以往胡大人来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铺张。今天看你们如此行装威盛,如此胡作非为,显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话音刚落,海瑞挥手喝令将胡公子拿下,驱逐出境,并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银财物统统充公。
当地的老百姓痛快了,但也为他们的父母官捏了一把汗,如果总督大人发怒了,海瑞不是处死,也得被罢官的。
可是,海瑞回到县衙后,立刻给总督胡宗宪写了一封信,一本正经地禀告说:“有人自称胡家公子沿途仗势欺民。海瑞想胡公必无此子,显系假冒。为免其败坏总督清名,我已没收其金银,并将之驱逐出境。”
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将,他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就这样,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夺。
翻开《海瑞集》有这样一段话:“公每归私第,辄危坐厅事,不退居,亦不闭门,以便乡民之求见者。公问见我何为,欲言事乎?乡民叩首言无事,愿一见海爷颜貌耳。自朝至暮不少休。”这段话及其准确地概括了当年海瑞亲民、爱民、为民操劳的情形。
然而,海瑞则家徒四壁,囊无分文。当地民谣称赞他“爱民如子”,“视钱如仇。”有一年,他母亲过生日,海瑞只买了二斤肉送去了。时任总督的胡宗宪讥笑他:“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海瑞母亲去世时,他身上只有十多两银子,买不起棺椁,几位同僚一起凑了点钱帮他办了丧事。这在当时的“县太爷”之中是难以想象的。
在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到迫害入狱。明世宗死后,他才获释。
但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改变,而不能改变的是秉性和人格。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上任后,一如既往地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从那以后,海瑞渐渐地受到排济,被革职闲居了16年,游荡于山野之间。
人们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海瑞又被重新起用了,他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业绩十分突出,但两年后,海瑞在南京病逝,结束了他颠簸流离、为政清廉、两袖清风的一生。
海瑞逝世时,《海忠介公传》这样描写的“……因而海瑞死,士民哭公,甚至罢市数日。丧出江上,百姓身着孝服,老幼提携,头顶香炉,口呼海爷爷,挤在两岸送柩,连一隙空间都没有。雨泣动天,箪食壶浆之祭数百里不绝也。”这是往史上任何人都不可及的。
天要下雨了,我对着海公祠深深地三鞠躬。这三鞠躬有敬佩之感,怀念之情,学习之意。
海瑞,永远是华夏官吏的一面高悬的明镜。
张冰先生简历
张冰,辽宁营口市人,字耀松,笔名东南。作家、学者、诗人,一级散文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政府部门副局长、局长,市人大专委会主任。兼任营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营口市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乡土文学协会理事、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理事长、关东十三友会会长等。现已出版诗集、散文集5部,主编学术研究专著1部,组织编写文学研究专著3部。散文集《芦苇》获辽宁省二十世纪“丰收杯”三等奖、中国乡土文学奖。其略传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华人物大辞典》《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10余部辞典。
供稿作者:张 冰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上一篇:年迈的姑母——叶静波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