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分享 > 营网视界 > 正文

西炮台前的思索——李同雁、于仁传

文/李同雁

2025-04-26 07:31: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营网视界”)西炮台前的思索(散文)

文/李同雁

清明刚过,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时节,我与几位好友重游营口西炮台,一迈进那威严的古城门便有一种穿越时代的感觉。

刚刚冒出嫩芽的柳枝,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向游客点头致意 ,那些不知名的小鸟争先叫个不停,似乎在喊着欢迎的口号。那爱出风头的桃花争先开放,把枝头压的弯弯的……

当我走到炮台的高处时,不知为何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我莫名的感到:西炮台的风此时有些咸咸的,那咸味里夹着硝烟,夹着铁锈,也夹着些陈年的血腥气。我站在这里,脚下的砖石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却仍能硌得脚底有些隐隐作痛……

此刻,我的思绪一下穿越到百余年前,洋人的铁甲战舰劈开波浪气势汹汹疾驶而来,炮口阴森森地对着这边。我们的水兵,曾站在此处,望着海上那些喷吐黑烟的怪物。他们起初有些胆怯,一个血肉之躯,怎能不怕钢铁与火药?然而终究是挺直了脊梁,将炮口对准了洋人……

古往今来,帝国主义的本性何曾改变过?从前是明火执仗地抢,如今又换了副嘴脸,将枪炮藏在了"友好合作"的糖衣之下。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作响,总想着如何将别人的土地、别人的财富据为己有。他们厚颜无耻的把台湾作为棋子,这不过是这老戏码的新排场罢了。

海那边,以自称台独工作者为首的一类人,竟也学着洋人的腔调,数典忘祖起来。他们大约忘了,当年是谁将他们从倭寇手中解救出来。他们更忘了,海峡两岸的人,流的是一样的血。这血浓于水的关系,岂是几艘外国军舰的游弋就能切断的?

我抚摸着炮台上锈迹斑斑的铁炮,忽然觉得这铁疙瘩在阳光下晒得有些发烫,竟像刚刚发射过炮弹似的。我隐约觉得,当年操炮的水兵,如今尸骨早寒,可他们守护这片海疆的心却永远是热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虽已过古稀之年,每逢看到海上风云变幻,仍觉胸中有一股热气上涌。真想拼了这把老骨头再上战场。不为别的,只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必再站在炮台上,望着分裂的国土发愁。

海风忽然大了,吹得我眼眶发涩。远处,仿佛看到我曾昼夜相伴的导弹快艇正乘风破浪向我驶来,艇上的军旗猎猎作响。那旗帜红得耀眼,像是被无数先烈的血染过一般,我多想再登上我曾经朝夕相伴的快艇啊!当我冷静下来,思想又回到现实的时候,到让我心里有了极大的落差,此刻,我的泪水不由自主的像潮水般涌了出来……

抬眼望去,蓦地,海天之交处,乌云正在聚集……

2025年4月

供稿作者:李同雁/文,于仁传/视频,营口之窗特约撰稿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原创

上一篇:红海河的春天——林宝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