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对水环境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文化观念或文明程度,如开启阅读城市的一把钥匙。
城市人对水环境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文化观念或文明程度,如开启阅读城市的一把钥匙。护城河改造工程是今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四大领导班子为全市人民做的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改造护城河,也是我市市民多年的夙愿,很多市民们关注改造的工程。
盖州,自古便是一座温润如玉的辽东水城。温润如玉的水的气息,渗透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起源于盖州城区东、北部山麓,两条支流环抱老城,并于城内汇于香水河,后者在大清河桥西约600米处注进大清河,汇入渤海,仿若城市经脉一般盘活了整座盖州城……
有人说,护城河是盖州古城的魂儿。确实如此,古代,它就像一位将军,守卫着盖州古城的安定;今天的人们,在“现代的文明”之中所见只有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如风景画一般的护城河却消失了。
护城河为什么消失?又是如何消失的?近日,笔者通过走访当事人、查阅资料,重温这段历史。
昔日的绕城河流见证了盖州的成长,如今的香水河也不再流着灵动的“香”水。
走进盖州护城河,水之造化、水之文明、水之和谐、水之随想……
护城河水之造化
“唐修塔,明修圈,清朝修的好寺院。先有上帝庙,后有盖州城。三山不显,五桥不现,一步两井,护城河绕盖州转”。(盖州民谣)。
护城河承载历史的记忆。作为盖州古城仅存的护城河,它的历史、文化意义自不待言,它的身上承载了老城区太多的兴衰记忆。
护城河,亦称为“濠”,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的,环绕整座盖州古城、钟鼓楼、寺院等主要建筑的壕沟,然后引水注入形成人工河,作为城墙的屏障,具有防御作用,一方面维护城内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或动物的进入,这是古人在防御手段上对水的妙用。
提起老盖州护城河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唐朝盛世和辽金时期,但真正成形还得从明代算起。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六月,辽东卫迁至辽阳后,恢复设置盖州;是年,盖州指挥吴玉修筑土城。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为便于防守,展筑南面,砖石包砌。周围五里八十八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八尺。门三:东曰顺清,南曰广恩,西曰宁海。钟鼓楼在城中衢,今按其城周围七里零三步,城仍旧池淤”(《盖平县志》)。
由此可见,盖州古城南城墙南移,并开挖新护城河,即城设三门。至于则仍按明代旧制,只是分别向南伸延与三门护城河接通。同时,竣有城壕,形成了今天的护城河。
盖州城几经修缮得以延续。在后金天聪五年(1632年),五月,皇太极在盖州设置防御,由副将石国柱、游击雅什塔率兵600驻防;同年九月,后金驻兵重修盖州城。
《盛京通志》说:“盖平县城即明盖州卫城。乾隆四十三年重修”。清政府是做了一次较大的修缮。同治十二年《重修城垣记》碑刻,记载了以后的几次修缮:“盖州城垣自乾隆四十五年请帑重修后,风雨摧残,日形颓倒。咸丰经城守卫宗室载派委厢黄旗防御乌会,同铺商谭人敏等将颓隋外墙皮补修数段。同治元年(1862年)夏,盖平县患水灾;是年(1865年)秋焉,贼滋扰而城垣颓倒,可通行人来一处矣,守御无凭,人心惶恐。不得已于十月二十日仓卒动工,五年攻作。凡兹紧要之处,并力兴修,颓累鼓裂者;次之砖石脱落,风雨催之,挑河筑堤,以固城根,添石加灰,以期永久者;又次之,新城楼复垛扇,筑沟堤八年之久,经营始毕。……共用东钱十三万二千六百十二吊零九十。”
同治十年(1871年),盖平县发生大水灾……为了战争与防御,维修城垣是经常的。
池宽水深,水是必要条件。护城河的宽度与盖州的水资源丰富是分不开的。环城护城壕,上接红花峪、线沟和虎斗马三河之水,下泻入大清河……这为了护城河的水源补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际上,盖州护城河在形成之初,并没有这么宽,它也经历了拓宽、拓深的过程。盖州古城护城河讯期水量较大,是盖州城区的主要排水、行洪通道。
《盖平县城略图》应是清末民国初绘制的,那时的盖州卫城东南二门之外建有瓮城,城内建有马道,城外筑有护城河。
“铁打的盖州。”这是盖州的民间俗语,但很多盖州人,却未必能说清它的由来。
现在,大多数人只是对盖州的古城墙有印象,但对盖州的护城河却知之甚少。当时,护城河不仅水源补给充足,水质也相当好。每逢战事吃紧时,城内军民就取护城河的水来直接饮用。后来,随著城内居民的逐年增多,为了保证战时能有充足的饮用水,人们便不断地拓宽护城河。不仅如此,盖州护城河还有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盖平县志》:治城分东街、南街、东关、西关”。盖州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盖州却地处平原,城墙是土质结构,而且不高,护城河也不宽,曾多次未被攻破。“铁打的盖州”,正是因此得名。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和官署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
盖州城址古城墙遭到破坏,仅北墙北段保留较好。今天考察盖州旧城护城河难度较大,城的三门和瓮城都已经不见遗留,北墙东段和东墙还残留着一些残墙,东墙北段保留的还好。城的周长3260米,基宽8.5米,墙上宽7.75米。石条垒砌墙基,城墙外面用青砖筑面,内里是用黄土、白灰及碎砖填充夯实。建城最初是为了城战,城战是古代战争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古代星罗棋布的城市,往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无论城市大小,都有高大坚实的城墙,在城外有宽且深的护城河。上帝庙和钟鼓楼仍保留在城内,城外的护城河还有遗迹可寻。
盖州古城护城河是盖州的标志性建筑,已经很难考证是不是在唐城旧址上所建,但可以证明,明城护城河是在辽金旧城址上修建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了水,古城盖州多了几分柔软的文化韵味,历史的风貌也得以重现和延续。
盖州人一向是乐观的、豁达的、坚强的。盖州,是一座历经诸多劫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城市。如果护城河是城市之眼,虽眉目各有不同,养的都是城市的灵气,映的是城市的心,滋润的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盖州古城的护城河水之造化,相映的是老盖州的风物人情,加之蕴含的文化精神,护城河水之造化的眼神自然秀慧,河边的树木花草多有盖州特色,像花红、柳绿等,可比作城市之眼的睫毛,风起时,睫毛微动,美目流苏。
诚然,古人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语句,来形容辽东古城盖州人与大自然构成的和谐之美的主题,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这里,水是慈爱的,它用宽容豁达的胸怀,无声无息地孕育着世间万物。有人说,古城盖州就是水做的。那是柔情与坚强之水,是智慧与灵性之水,它滋养着盖州人的灵魂,牵系着盖州人的血脉,也造就了盖州人的精神世界。
护城河水之文明
古城盖州自古为商贾之所,素有“名闻八闽,声达三江”。有人说,护城河是老盖州的魂儿。
数百余年间,护城河上舟楫往来,古城百姓大多从三门外登舟,沿护城河南下至大清河,举家出行。冬天,三门护城河都开辟冰上运输线,坐冰船出游省钱、方便。旧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三门护城河上灯影绰绰,又成为老百姓放河灯、赏河灯的好去处。
古城盖州从汉代时起就冲决了陈腐思想的羁绊,市与商就不断地发展着,使得古城的精彩经久不衰。古城盖州素有“东产柞蚕,西产鱼盐,南产苹果,北产棉花”之称。城内分有银市、柴市、鱼市、黄花鱼市、菜市、茧市、牲口市等。城市相关产业也相对发达。盖州在清代是奉天省的渔业中心,在五个渔区中占有“营盘”、“盖复”两大渔区。
明、清之前,盖州的手工业、商业初具规模。交通便利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辽、金、元统治者需要满足享乐和扩大财富,手工业即便是不平衡发展,也会产生畸形的繁荣局面。官营的手工业占主要地位,用来满足战争所需物资的生产。
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中小地主、商人、手工业作坊主数量也不断增加。自明、清始,古城盖州便充当着东北的开埠口岸角色。当营口的港口还没有形成之前,南方的海船便从西河口溯大清河而上,停靠在盖州南关外的船舶码头,促成了盖州城经济的繁荣。
“盖州城开三门,南曰广志、东曰明睙、西曰宁海、阙北门。清乾隆四十三年以西门逼近海岸,交通不便遂闭之”,所以南关、东关就成了进出城的必经之路。在盖州城内,今天还保留着“茧市胡同”这样的带有市、商等痕迹的胡同名称。南关、东关是古老的商业街。有栉比的商店、五光十色的店铺门。熙熙攘攘的人流充斥着整个街道。古城实开两门,商民交易、店市都集中在这一带。农副产品进城,这里就成了集散地,成为物资交流的场所。溯大清河而上的南船货物大多在南关卸货,而来自东部山区的物产,运至城外的货物,则从东关进出的较多。
在盖州不但有三江会馆、福建会馆、山东会馆、山西会馆、金州会馆之类的商贾会所,在城内也是商铺林立。自大堆子至东关,明清时建筑比比皆是。1986年,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考古学家、文史学家曹汛先生对此处建筑群做了考察和鉴定,他认为商业的发达不能不与通商有关。商铺的建筑与民居可以代表明清建筑的风范。盖州南关码头开埠,是盖州乃至东北的一件大事。它不但使盖州从传统的农牧中心一跃而成了东北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而且标志着整个东北内陆市场经济的发端。
“像香水河一样的护城河变得越来越宽阔、越来越美丽——护城河两岸柳枝拂扬,河中白鸭成群,现出一片生机。常常当初可以看到作为渡船的方形平底船,上面用四根竹竿支起阳篷,沿混浊的香水河被人们用竹篙撑动……”这里是辽东重镇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很多人富了起来,很多人质朴依然,很多人深爱着护城河,护城河也滋养着、收藏着他们湿润的青春、记忆和梦想。古老的文明,因为生命的延续而源远流长。同样源远流长的,还有盖州古城护城河的水。
护城河水之和谐
护城河老城的新名片。这是前辈们小时候家边的护城河,是记忆中不曾远离的家乡图画。
护城河无疑是美的,但比风景更美的是它的名字。全中国历史上的护城河中,有谁的名字比“香水河”更有劝慰作用?更有人情味儿?
忆昔当年老城河,碧波荡漾柳婆娑。鱼嬉水面蛙鼓噪,夹岸槐花分外香。常有少妇河边坐,时时可闻捣衣声。”西二线煤场胡同现年85岁王兆余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盖州护城河那独有的美丽景致。
他说,当年盖州人引以为豪的地标性古建筑遗址,除了城中央最高建筑鼓楼、钟楼、上帝庙、古城西北的城隍庙、还有东关的财神庙及慈航寺古碑之外,就是那怀古抱今的明城墙遗址以及数百年来流淌不息的护城河了。城墙因城河而坚固易守,护城河因城墙而灵动迤逦。数百年来,护城河犹如外柔内刚的武士,捍卫着古城,并为抵御外敌入侵树立起一道难已逾越的屏障。
与今日相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盖州护城河,其公共设施及管理是十分“原始”的,今日甚至可以说是放任自“流”。
长征大街现年70岁的曲国祥老先生介绍,夯土的护坡直通河边,坡上坡下没有防护的槛栅,人们可以随意进出,所以常有人下河逮鱼、戏水。那时,盖州的天总是湛蓝色的,大雁和老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燕子在百姓的屋檐下筑巢、繁衍后代更是平常之事。雨过天晴,站在魁星楼上面看整个盖州,是很大的快乐极目眺望,老青山清晰可辨。正是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造就了盖州护城河美不胜收的秀丽景观河水清澈、碧波荡漾;鱼嬉水面,蛙鼓雀噪;河岸草木葱茏,槐树、柳树、榆树等杂生于护城河两侧。盛夏季节,到了傍晚,在东关、西关、南关、北关等水面宽阔、河水清浅的护城河里,孩子们如下饺子般赤条条地蹿入河里拍浪击水,偶尔有顽皮的男孩子一个猛子扎进深水区,有时呛上几口水,也未见谁喊肚子疼。大人,特别是妇女们则喜欢抱上大木盆来到河边浆洗衣裳,“扑通、扑通”的棒槌声此起彼伏,好比交响乐,传遍城墙内外。当年,盖州护城河水质优良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其中的野生鱼儿特别多,品种大多为鲫鱼和白漂子。喜欢垂钓的市民,只须一根绑上鱼线鱼钩和蚯蚓竹竿,甩到河里就可能有鱼儿咬钩。运气好的,有时能钓到半斤以上的鲫鱼和半尺长的白漂子哩。
盖州护城河是老盖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盖州人记忆里的一方净土,作为盖州的“门面”,一直像丝带一样维系着盖州这座历史悠久城市的精神与古意。
南关桥附近,现年74岁王永春老先生回忆道:“小时侯的护城河,水特别得清,很多过往的人们渴时就下到河边,捧起来就喝,然后把咂着嘴,或坐或躺,在如荫的垂柳下休息;河边的垂柳一棵接着一棵,高大浓密。有的斜倚河边,枝叶飘拂水中,似以水为镜,搔首弄姿。”
护城河的夏季是最美的。垂柳茵茵不说,蒹葭遍岸不说,蜻蜓择偶不说,河边浣衣不说,还说什么?
据解放初期,明河改暗沟带来的另一个弊端则是行洪能力减弱。护城河暗沟设计行洪标准远远少于明河,如果遇上较大暴雨,洪水很容易漫溢地面加剧城市积水。
盖州市城市北部的护城河及香水河为城区北部山洪的主要通道,排洪通道为:冲击沟-护城河-香水河-大清河。目前,现状断面满足不了城市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所以在暴雨、大雨季节,多股山洪由城中通过,在城中漫流,时常进进百姓家中……
盖州护城河曾被用作排污暗道,河两岸杂草丛生,污物遍地,每到夏季,便臭气熏天。
盖州市城市生活、生产污水分别通过护城河、香水河、铁道明渠、河南明渠及二道河全部排进大清河。根环保部分检测,自1990年以来,护城河、香水河等城市排水河道的水质一直严重超标;近年来,更有恶化的趋势,据相关部门检测,其中COD/BOD的含量已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草药V类水体8-9倍,枯水期河道为排污沟,脏乱不堪,使市区及沿线的地表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和影响,并且导致字东湾海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盖州市城市污水对地表水的污染首先表在对城内护城河和大清河的污染。护城河环绕老城,经流居民生活区,每年大部分时间里河内水质污浊,呈灰玄色,伴有恶臭,严重影响了市容,恶化了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污染了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同时也给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大清河枯水期在盖州市城区以下河段流淌的几乎全部是城市污水。
位于鼓楼街道办事处某小区的70岁高龄王黎老夫妇介绍说,苦不堪言:“临近这个所谓的香水河,真是太‘香’了;自从2009年买了这套房产,搬迁过来,一年四季3楼都不干开窗户,气味难闻、臭的受不了!”
穿过二道愣子,沿着南护城河行走,浑浊的污水从下水管道流出,一阵阵臭味扑鼻而来,河对岸住户的窗户几乎都是紧闭的。“哎,这条河我是看着它一年一年被污染,越来越脏,到最后都成了垃圾池,夏天一阵凉风吹来本来是很凉爽的,却带来了阵阵臭味,傍晚想乘凉却只能喂蚊子了。”提起家门口的小河流,周边居民连连摇头。“真希望能早日治理好,至少夏天坐在家门口乘凉可以不用怕被成群的蚊子叮咬,也不用再闻异味过日子了。”
笔者一路走过来,听东关坎下的老住户讲起了昔日的东护城河。“上世纪70年代初期,河水还是清的,进入80年代后城区人口越来越多,沿河住户习惯性把垃圾丢在河边。随着垃圾的增多,有的人就直接把垃圾扔到河里,河道就被淤泥堵塞了,曾经的清水长流变成了污水横流。”退休老职工刘女士回忆着自己对护城河的见证。
如今,护城河水质污染严重,不少河段已经消失不见,现存的大部分护城河段水面杂物漂浮、水体污浊、恶臭扑鼻,行人只得惋惜,面对这伤痕累累的护城河,老者们只能回忆昔日那碧波荡漾的、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护城河。
对于老一辈盖州人来说,护城河不仅见证着他们童年的快乐,还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对于每年数以万计的外地群体来说,护城河及其周边环境还直接影响盖州旅游业发展以及盖州市精神文化建设。
尽管之前带着无数美好的想象与神秘的猜测,然而与护城河邂逅的那一瞬,来自生命的“湛蓝”会湿润你的双眼。无论是它的前世还是今生,都愿意交付给它收藏、很远。水,总会引起人们很多思考,盖州人秉承了水的这种精神。对待自己的家园,我们又会如何去保护建设呢?不管什么时候,总之我们对于水的这种感觉,对于水的理解,对于生态的保护,我觉得这种东西是应该永恒不变的。
护城河水之随想
一座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飞速发展刷新的“新”字背后总有太多深情的“旧”韵铺陈压阵。
保护风貌、修旧变新,一项项改造工程的迅速实施,让盖州古城的历史街区改造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在保留城市历史,彰显城市内涵的同时,也在改善着城区百姓的人居环境和城区面貌。
2008年5月8日,盖州市污水处理工程于举行了启动仪式,这是盖州市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设计总投资1.256亿元。
近年来,文化古城区坚持保护性开发,在保留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搞好科学规划和论证,加快南移西进步伐,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全力推进新老城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座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部分城区护城河改造和排水工程。
2013年“8.3”一次二百年难遇的洪峰,让盖州水灾泛滥,经历特大灾情的直接考验。洪水天灾面前,党员干部竖起一面党性的旗帜,迎风飘扬,汇聚起一股抗洪抢险的民心力量。
治理维护好护城河及周边地区环境,恢复古城原有古朴典雅的氛围,保护好古城的历史风貌,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
“心怀大爱天地宽”。护城河改造工程是今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四大领导班子盖州市委书记班耀康、盖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连英、盖州市长赵国栋、盖州市政协主席王炘等为全市人民做的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按照计划,通过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旧城改造,使历史文化名城重焕生机。
根据护城河现状的地理位置,护城河的规划布局和区段,以配合和满足护城河不同的景观功能需求。改造后的护城河集古城保护、休闲娱乐、绿化景观、截污泄洪为一体,是老城区一个新的生态综合体与城市景观精品观光带。
今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的速度发展及人口的曾长,盖州市的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长,而且水质也在逐年恶化。这些污水(包括产业废水)均未进行处理直接排进护城河等明渠,进而排进大清河。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工程欠账太多,盖州城区的环境状况日趋恶化,早已超出环境容量所答应的程度,只能通过建设污水治理工程加以根治。从而实现对盖州及周边水资源的保护,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
盖州市香水河是盖州市生产和生活污水接纳河,沿途有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口数百个。今年经有关部门管理单位多次现场检查,香水河农民至东关段内垃圾遍布,部分群众将厕所建在河道旁,周围养殖户的畜禽粪便等污物直排入河。经对主要排污企业核查,发现盖州市某企业存在污水处理装置闲置,污水有直排现象。其余企业大都处于停产状态或不产生污水。据有关部门管理单位负责人介绍,现已责令该企业限期恢复污水处理装置运行,并对排放的污水进行清除。如再发现污水处理装置闲置或污水直排偷排情况将予以行政处罚。
护城河水位下降,垃圾暴露呼吁市民共同维护。笔者观察到,护城河水位降低后,河道两边的垃圾都暴露了出来,既有建筑垃圾又有生活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居多。
“不仅要改造,治理最重要。”笔者同时也呼吁全市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树立信心、集中精力,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我们渴望见到那个碧水荡漾,波光粼粼的盖州之魂。我们希望引起更多人对护城河现状的关注,改善水域周边环境,提高水质,还护城河一个春天。
未来的盖州,是魅力无限的。我们居住的城市曾有这样一幅风景画:“岸坡下有幼童在绿荫中像青蛙一样玩耍,水面上浮游着群群白鸭,溅着水花,发出嘎嘎的声音回答着主人的呼唤。提着铁桶下到岸边打水的人往往要蹲上一会儿,静静地欣赏这幅田园般的景致……”而“香水般宽阔的护城河”,正是这幅风景画的主角。
盖州人涌动不息的水城记忆又泛起了新的涟漪,不久的将来除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还能给外地人提供了一个阅读盖州老城的新平台。
盖州护城河,美丽的河。这条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绿色带状公园将成为盖州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个地方,每一处细节都充分展露着老城的独特风韵。这里传承了一段历史与记忆;这里,已依稀展现老城的新姿;而这里,还即将树起一个全新的大社区。水,是城市的眼波,水波流转之间,城市在盈盈水面上闪着光芒,这便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追求的山水城市的惬意生活。
走进盖州护城河,水之造化、文明、和谐、随想……浊流汩汩,这浊流里隐着诸多害人的病菌。这有害的元素,这害人的病菌,危机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祸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与发展。人们亦怨亦愤称之公害。不除不快,不除有害。公害害公,危害公众。一人除害、除不尽,二人除害、除不净;三人成众,众人协同,才能尽除。声与响清,让我们共同唱一支保护护城河的战歌吧!战歌声中,必定呈现一个晴空碧水的世界。
现在,老城新景仿若一幅正在徐徐展开的文化长卷,在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更展示出一种风景,一种品牌;书写成一种文化,一种风采。
相关热词搜索:来自 盖州 护城河
上一篇:20路黄色公交车,“坑了”老边上班族
下一篇:从营口辽河大街畅通 谈学校影响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