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之窗“焦点网谈”)从2020年春节的新冠疫情初期,至国庆节、中秋节两节期间,根据有关要求,我市殡葬服务有新变化:营口市殡仪馆取消遗体告别仪式预约;收缩祭祀守灵时间,即逝者家属祭祀守灵时间从过去的上午至晚上,缩短为从上午至下午两三点钟;停办大型招待酒宴(进入4月份,我市酒店、“大包桌”恢复了聚餐经营)。
疫情时期殡葬改革,丧事从简,得到了逝者家属的普遍理解和支持,认为无论是精力和财力上都减轻了负担。
我市上次的殡葬改革是在2012年,当年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营口市殡葬管理办法》及《补充规定》,明确提出“城区内居民不允许在家中举办丧事活动,祭祀守灵一律在市殡仪馆进行”。
这次殡葬改革虽然改变了居民在家中办丧事的传统习俗,但因为增加了在殡仪馆祭祀守灵,市民每遇亲朋好友家的丧事,到殡仪馆的次数往往由过去的一次,变为两次,加大了车辆在市内与殡仪馆之间的流量,导致殡仪馆每天都聚集着大量机动车。
而逝者家属除了要在殡仪馆租用祭祀守灵房间,还要在房间内摆放花圈、花篮,这项消费不降反增;市内酒店或“大包桌”的招待酒宴,以及殡仪馆附近小饭店的“水桌”还是要办。至于花圈、花篮,逝者家属一般要花费数百至上千元,纸活儿(扎纸马等)花费数百元至数千元。去除办招待酒宴和寄存骨灰、买墓地费用,逝者家属的这些消费一般在一两万元。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风俗依旧。
因此,这次殡葬改革并不完善,也不到位,社会各界要求继续殡葬改革的呼声一直比较强烈。营口殡葬改革的落后局面,与营口争创“文明城”和开展的“营口有礼”活动,显得格格不入,很不适宜。
如今,距上次殡葬改革已经过去近10年,目前疫情形势基本稳定,后疫情时代殡葬改革应该何去何从?答案是:营口殡葬改革应顺势而为,更进一步。这是因为抗“疫”为殡葬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市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理解支持丧事简办,是殡葬改革的良好基础。
为此建议:我市高度重视殡葬工作,进一步推动“文明祭祀、节俭办丧事”扎实开展。修改完善《营口市殡葬管理办法》,下发《关于殡葬管理改革的通告》。具体措施如下:
——鉴于目前疫情形势稳定,取消殡仪馆告别仪式预约的规定原则上予以保留,对要求举行告别仪式的,要减少参加人员;缩短逝者家属祭祀守灵时间的规定予以保留。
——规范殡葬服务,调控丧葬用品(特别是骨灰盒)和服务价格。出台惠民举措,引导逝者家属理性消费,像北京等地那样推出“千元殡葬服务”组合,减轻市民负担。为减少浪费,可提供花圈、花篮(人造花)租赁服务,或由有关部门免费提供。
——规范殡葬执宾(民间丧事中介人)行为,实行持证上岗、挂牌服务;执宾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代办酒店和“大包桌” 酒宴联系事宜,以此控制丧事活动规模,防止其吃回扣,借机敛财。
——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营口白事的大操大办,催生了省内外少有的“大包桌”现象。要宣传和引导逝者家属,摒弃陈规陋习,不搞大操大办,减少铺张浪费,像省内外的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那样压缩招待酒宴规模。党政领导干部带头丧事简办,不办大型招待酒宴。
殡葬是民生大事,实现“逝有所安”、减轻逝者家属负担,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为此,要为群众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绿色文明的殡葬服务,大力推进营口的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营口“创城”作出新的贡献。
文章作者:郭志民,原《营口日报》记者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营口地标建筑建议——老百姓的想法,市民的设计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