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网谈 > 正文

迷离身世:营口市永远角湿地发现与保护记

郭志民

分享到:
2020-10-20 07:15:00   来源:营口之窗   点击:

(营口之窗“焦点网谈”)永远角湿地发现与保护记——郭志民

永远角湿地,如今在营口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是名声显赫,但是,你可知它正渐渐远去的迷离身世……


“天生一个永远角”。在上世纪末前,永远角湿地还无正式名字;永远角湿地,对绝大部分营口人来说尚属一片未知之地。永远角湿地的存在至少已有数百年之久(营口城区原为退海之地,迄今至少有600多年历史),但营口人对它湿地性质以及价值的了解、认知,至今不过短短21个春秋。

探险采访  发现永远角湿地

现在,永远角湿地已为营口人熟知,永远角湿地也在2005年被地方“立法”保护。然而,在1999年前,营口还没有“永远角湿地”这个地名。揭开永远角湿地的神秘面纱,将它公之于世,并为它取名“永远角湿地”,还缘于我的一次探险式新闻采访。

今天的人们走近永远角湿地真的很容易:从西炮台遗址向北有柏油沿河观光路;登临新建的辽河特大桥向西眺望,永远角湿地一览无遗。但在21年前,永远角湿地不要说柏油路面,连条土路都没有,大片的苇塘,众多的河沟水泡子,让那片土地成为天然“禁区”,那片土地充满了神秘。

了解营口地理的人知道,营口城区西北方向没有直抵大辽河边,西炮台——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北,造船厂——西环住宅小区以西的大片土地是何方所在?这片土地的地貌特征又是怎样的呢?当年,因为没有地图,对我以及广大市民来说都一无所知。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偶尔也有新闻报道营口高新区时提到过这里,说这里是“荒地”,如“荒地里崛起工厂”,云云。

1998年,喜欢收藏地图的我,见到一张当年新出版的《营口城区图》,新地图画出了这片10多平方公里的无名区域,是无人区,其面积之大出乎我的预料。为进一步了解这片区域的情况,我曾经到西炮台北部鱼塘询问过养鱼人,回答说:“没进去过,走不进去。”我又询问《营口城区图》编制单位营口市建委的人,他们说,“那个地区的地图是20多年前航拍的,没有去人测绘”。当年的夏秋季节,我曾试图从西炮台向北,造船厂(现辽河大桥以东的辽宁船舶工业园一带)向西两个方向探访那里,却走不通,到处是芦苇、水塘,无法前行。对我来说,这片人迹罕至的广袤未知的土地,像营口的“北大荒”“西伯利亚”般幽深莫测,充满诱惑。

1999年春节前夕的一个寒冷冬日中午,为防不测我找了18岁的侄子剑峰作伴,携带一张《营口城区图》、便于严寒户外使用的一支铅笔和一部照相机,以及准备过河沟用的一条绳索,利用结冰冻出来的“路”,从现辽河特大桥桥墩处向西—向北—向南迂回穿行,“走通”西炮台,徒步四个多小时(后来市开发办部门经理王毅告诉我,为修建湿地大辽河岸边路勘察时,他们在夏季穿防水叉裤走了九个小时)。一望无际无人收割的芦苇,密布的水塘、河沟、沼泽,头上不时飞过的不知名小鸟……可以想象,夏秋季节的这片土地,又将是怎样一幅水丰草美鸟儿飞的画卷。由于我曾涉猎过湿地方面的知识,知道荒地是没有水的灵气的,而这片土地内部“水”的分布是如此广泛密集出乎我的意料,所以当时不禁脱口而出:“这可不是荒地,这是湿地啊!”当我们走到西炮台北部区域时已近黄昏,发现地面竟然有水,如果不是找到一些芦苇垫道,差一点没有走出来——真是有惊无险,这片土地已经具有沼泽的性质。

意外发现湿地是那次采访的最大收获,此外,还发现一条地图没有标示的纵贯河口的大堤、新出现的“十字河”三角洲和两三条河沟,这些我都在地图上做了标记。我还拍摄了多张永远角北部三角洲、沿岸大堤等珍贵的照片。那天,从西炮台乘坐出租车返回家中时已近晚上6点,因为当时我还没有购买手机无法联系,家人很是着急,担心我们在荒无人烟之地出什么意外。

那次采访归来,我又采访了居住在市区西部的老人,得知湿地冬季不仅有鸟、野兔子,春夏秋季更有成群的野鸭、野鸡等,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天鹅、黑嘴鸥、白鹭呢。当我问及那片土地的名字时,得到的答复让我很是失望——“那里叫西大屁股!”这名字太不雅了,无法见报。

我走进了市档案馆,查阅到一份难得一见的民国初年的营口老地图,上面在这片无名地域的顶端濒临大辽河处标有“永远角”(仅指这片呈宝塔状陆地伸向大辽河的顶尖)三个字,这让我眼前一亮:“这名字太好了,这片湿地就叫永远角湿地吧。”当年春节后,一篇《探访永远角》的文图报道刊登上了《营口日报》,文内首次在营口提出了“永远角湿地”的概念和说法,并在文末郑重提出:“保护好永远角湿地,是我们这代人的职责。如果将来能把永远角予以封闭建成自然保护区,或开发建设白洋淀式的旅游区,那将是一件幸事。”

从此,“永远角湿地”的名字在营口叫开了,后来还得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从2005年7月起走上了新版《营口城区图》和《营口交通旅游图》。

缺乏认知  湿地险遭夷为平地

永远角湿地报道后,我又把目光瞄向市区大辽河北岸。时隔两年的2001年1月17日,农历“小年”,一个严寒的冬日,我实地徒步七八个小时环岛探访后,采写的《鸭岛揭秘》一文对鸭岛湿地进行了报道,提出自己的见解:永远角与鸭岛是营口的“绿肺”,并建议将其建成营口的“白洋淀”“太阳岛”。

2002年1月,我市设立的辽河口湿地保护区列入新编制的《营口市主城区总体规划》,明确规定对永远角、鸭岛列入保护范围,并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

然而,一个时期后,辽河口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经了解,原来规划建设的辽河特大桥,计划将从永远角湿地穿过,还要建设海防堤整治工程。按照湿地保护规定,一旦确定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国家级、省级),区域内要保持原生状态,任何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这显然与大桥等建设相冲突。这样,辽河口湿地保护区被撤销,停止申办省级保护区。

两年后的2004年,偶然间看到一张营口高新区建设规划图,从这张图上我惊讶地看到,永远角湿地即将遭受灭顶之灾——除最北端外,绝大部分区域都将被工业区等建设用地占用!这让我非常震惊,感到即使永远角湿地与“保护区”无缘,也应采取其他适当方式加以保护,怎能如此简单粗暴地开发这片生存着大量珍贵动植物,三面临河半岛状的宝地呢?毕竟永远角的以南区域还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利用(当时西炮台南部还没有开发)!

让我震惊的不仅仅是那张规划图。随后的实地采访,我发现从前多少年来芦苇丛生、水波荡漾、飞禽悠闲嬉戏的永远角湿地,因工业建设项目大量占地,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河流水泡子干涸,芦苇大面积死亡——湿地功能严重衰退,湿地面临消亡的危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4年8月至11月,我连续采写了《天生一个永远角 藏在深处人未识》《永远角面临消亡危险》《建设生态城市不能没有湿地》《历史与自然赐予营口的宝贵遗产》等16篇稿件,在营口日报《辽河湾》一版(《辽河湾》为营口日报社所属具有晚报风格的“子报”)对永远角湿地进行了全方位的系列报道。其中乘车或骑自行车(便于深入湿地)80多公里,深入湿地现场采访4次,发稿4篇。我在《历史与自然赐予营口的宝贵财富》一文写道:“没有永远角湿地,营口人就没有在家门口观赏珍稀鸟类的眼福。愿先人给予的永远角湿地,别在我们这一代守小了,守丢了。”

这期间,我采访了市政协领导、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士。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辉说,永远角湿地是鸟类迁徙的通道和繁殖地,如果湿地没有了,营口鸟的种类、数量都会大大减少。市环保所所长赵英姿说,每次省内同行登临西炮台总要指指点点——芦苇又少了!人家没有湿地还要投入巨资人造湿地,我们有湿地却不知道珍惜。

当时《辽宁日报》《辽沈晚报》等省级媒体相继加盟永远角湿地的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权威媒体还派记者来营口采访,找我去介绍相关情况,这惊动了有关领导。实事求是地说,当年人们由于对湿地缺乏了解,加之高新区的建设打算占用湿地,上级有关部门认为“永远角湿地的报道严重影响了高新区的发展,《辽河湾》是发端”。这样营口日报社领导找我谈话,说永远角湿地报道不要做了。我说“没问题,但高新区可以向南发展嘛,为什么非要占这块宝地呢?又不是地方不够用。”

由于发生了这场营口永远角湿地报道风波,湿地面积在进一步减少。

然而,对湿地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不足也好,没有摆正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也罢,那一年的秋天,永远角湿地保护的意识已深深根植于营口人的心中……

2005年初,营口两会召开前夕,营口日报《辽河湾》开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线时,一位热心的李姓市民,向张翠琴代表(市特种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提出了“永远角湿地报道得好,市里应把永远角湿地保护起来”的建议。

张翠琴代表对这个市民建议非常重视,在报社索取了我有关永远角湿地系列报道的报纸,并让我引路到湿地现场察看,还到市林业局等单位进行调研。在随后召开的两会上,张翠琴等11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营口市西部永远角湿地的建议的议案》。

这成为永远角湿地生死存亡的转折点。

  “代表”递交议案  湿地绝处逢生

经人大代表“上书”,永远角湿地的命运纳入了市人大常委会高层领导的视线,并慧眼识珠,在2005年两会经审议并提请大会主席团通过,永远角湿地议案成为当年从35件议案中筛选出的6件议案之一。

对保护永远角湿地的议案,当时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市人大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亲临现场考察,并召集建委、林业局、水利局、城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等部门负责人征取意见。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旺义主持会议审议此议案时认为,应该对永远角区域实施生态保护。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11月30日作出了《关于加强永远角区域生态保护的决定》,决定加快制定生态风景观光园规划,禁止在永远角上工业项目等。

市政府对这一决定很重视,时任代市长赵化明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闻讯后,我很快写出《媒体关注、人大代表呼吁、市人大作出决议——全城倾力,保住永远角湿地》一稿见报,稿子中写道:“这一关乎永远角命运的决定意义非同小可:它标志着永远角的保护已上升到地方性法规的高度,濒临消亡的永远角湿地将与营口城同在!”

这样,永远角湿地报道画上圆满句号;获得了新生的永远角湿地,现在成为营口一大休闲旅游景点。

2007年,营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出台了永远角湿地生态旅游区规划,“弓湾泛月、桃渡停舟、永结同心、芦汀落雁、瀛海朝烟、渔家风情、穿云阁”,湿地旅游区由七个景区组成,使营口老八景之中的“芦汀落雁”“弓湾泛月”等再现。

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的永远角湿地生态旅游区占地296公顷,面积为现西炮台湿地公园(位于永远角湿地核心区南部,紧邻西炮台,2008年由高新区投资建设)的三倍多,两者之间尽管被公园北部工业项目占地割断,但在大辽河边有走廊相连。

2010年前后,市民政局(市地名办)在永远角湿地的西南和北部分别设置了刻有 “永远角湿地”五个大字的大型石质地名标志,标志着“永远角湿地”的名字已经获得政府权威部门的认可,是政府部门保护永远角湿地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

从“西大屁股”“荒地”,到“永远角湿地”,标志着我们对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的认知,从懵懂无知上升到科学文明的高度,标志着永远角湿地获得了重生!

2011年1月,我市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严格保护永远角湿地、山场林地、饮用水源等重点区域”。

湿地为具有巨大经济、文化、科学及娱乐价值的资源。如今,天然“氧吧”永远角湿地正发挥着它在生态城市中独有的功能和作用,为滨城增添新的魅力;逐渐成为市内外游人必游之地,成为向世界推介营口,展示营口形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示出它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保护利用湿地  仍然“在路上”

进入新世纪的20年代,永远角湿地的保护面临新的考验。经济在发展,城市亦在扩张,环境优美的湿地又格外“招眼”

——突破市人大、市政府保护永远角底线,觊觎、染指永远角湿地之虞尚存!

——从1999年的2万亩即1333公顷(10多平方公里),到2005年市人大划定的4200亩即280公顷(3平方公里)保护红线,永远角湿地只剩下原来报道之初的1/4。永远角湿地不能再小了,否则芦苇等水生植被再难赖以生存,野鸟无法停留栖息,湿地生态功能必将丧失殆尽,其损失将不可弥补——无论是以工业建设,还是以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开发的名义。

——湿地绝非“荒地”。营口城区周边四道沟、民兴河及南湖公园以南一带的大片湿地已不复存在。营口目前仅存的这片“城根湿地”凤毛麟角,全国罕见。愿先人留给营口的永远角湿地,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到持续、真正保护!

——营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出台的永远角湿地生态旅游区规划,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作为近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营口,应该尽快启动永远角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并将之与辽河公园和西炮台以南的“营口西海岸”连接。当然,这种建设应该是以保护为前提。

时值2020年金秋十月,永远角湿地绿洲涟漪,野鸟飞翔,充满生机。回首对永远角湿地发现、保护的过程,展望美好未来,我们更会倍感营口城区现存唯一大型天然湿地的弥足珍贵——这对今后永远角湿地的保护以及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对营口城市的发展建设,对营口城市发展进程中对文化等历史遗产的保护,都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作者郭志民在永远角)

相关链接:湿地公约•世界湿地日

营口冬暖夏凉,气候湿润,与其周边的永远角湿地、鸭岛湿地等天然湿地密切相关。营口永远角湿地是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繁殖地。

旨在“以湿地保护和明智利用为原则,在不损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范围内可持续利用湿地”的国际《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订立,至2016年公约共有169个缔约方,共有2171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2亿多公顷。我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以来,积极抢救和恢复湿地资源,一批曾遭破坏的天然湿地得以保护,至今已建立57处国际重要湿地、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000多处湿地公园。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3.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世界节日主题。2020年是第24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 “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

文章作者:郭志民  (原《营口日报》记者)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截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市 永远角

上一篇:后疫情时代: 营口殡葬改革向东?向西?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