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之窗“焦点网谈”)一篇新闻报道引发的渤海大街变迁
四月的滨城,花红柳绿,春意盎然。
从营东新城驱车进入有营口长安街之美誉的渤海大街向西行驶,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扑面而来——宽阔八车道的街路上,车流滚滚,如涌动的春潮;平坦笔直的街路两侧,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划破辽阔的蓝天,群山般绵延10多公里,尉为壮观……
变了,与十多年前相比,渤海大街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历史性巨变!
回顾过去,渤海大街的这个变化,与当年的一篇新闻报道有关。
昔日的渤海大街 不堪回首
时间回溯至16年前,那时渤海大街还是另一番景象:
尽管渤海大街的街道依然是那样的宽敞,但临街仅有财富酒店、网通大厦、红运家园、地税局、供电公司和人民银行等屈指可数的几座高层建筑,稀稀拉拉地散布在长街上。大街上的建筑大多为20世纪70年代营口地震后和80年代修建的三四层连片平顶住宅及办公楼,破败失修。而部分新建筑,如地税局路北的竹馨园小区住宅等,其高度也仅有五六层。
沿街的建筑高度,严重影响了渤海大街的景观!
而渤海大街的人行道与大小路口的交会处落差过大,形成“台阶”,行人视为畏途;大街上小树、矮树多,大树少,夏日市民步行须打遮阳伞;楼顶等广告牌制作水平不高,过多、过滥,超高、超大,把大街的天际线搞得十分凌乱。
渤海大街是前人留下的一份不可多得的城建宝贵资源,这样宽阔笔直的长街在国内外大城市也非常少见,我们这座城市理应珍惜,并把它建设得更好,而眼前的渤海大街状况让人心痛!
当时我在营口日报社做记者,经过一番调查采访,结合多年的观察很快写出新闻稿。2006年11月5日,营口日报《辽河湾》一版头条发出了我的报道—《提升渤海大街的建设水平 打造滨城最美的景观大道》。文内阐述的六个问题标题分别为:定位 破解模糊不清;建筑 破除低矮破旧;人行道 清理凹凸不平;绿化 丰满单薄树木;广告牌 封杀粗制滥造;交管 清除货车混行。
文章在《定位 破解模糊不清》一段写道:“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渤海大街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失去自身特色。今后,渤海大街应多建办公写字楼,鉴于街道的宽度不建(或改建)商业建筑,少建住宅建筑。”
文中特别提出:“如此宽阔的渤海大街,决定了街道两侧的建筑必须要以高层为主。”
这是一篇渤海大街的全景式新闻报道,我没有料到的是,这篇报道拉开了渤海大街一次重大变迁的序幕。
报道获高层批示 渤海大街沧桑巨变
这一报道得到了时任营口市委常委、营口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后任营口市委副书记、营口市市长)高军的重视,他在当天的报纸上批示写道:“营口日报郭志民同志这个思考和建议非常好,从我个人角度完全赞成。历史留给我们这样一条大街,应该说非常难得。‘打造成我们这座城市一条美丽的景观大道’,既有条件又有必要。请规划建设委、城市综合执法局、交通管理等部门认真对待,并结合实际规划,控制建筑,管理、改造、整治,认真研究些具体办法,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渤海大街发生明显变化。”
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营口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编制了渤海大街的城市设计,把渤海大街作为营口“体现现代风貌景观的主轴线”,对大街两侧的建筑、绿化及牌匾广告等精心设计;对渤海大街予以重新定位;对沿街的建筑高度提出要求,严格控制低层建筑,并对高层建筑的布局作出规划。
营口市综合执法局对渤海大街的户外广告进行了普查登记和清理整治,一批傻大黑粗的楼顶广告牌“下课”。经过清理整治,使沿街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有序,整洁一新,亮化齐全,使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遵循户外广告“高起点规划、高质量管理、高品位设置”的原则。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作出渤海大街每天6点至22点限行大货车的决定,信号灯旁挂上大货车禁行标志牌,大货车可绕行金牛山大街。
2007年,我市打通了太和北街经渤海大街至金牛山大街的太白路,第二年,渤海大街太白路口设立了交通信号灯。
2008年,位于渤海大街西端的东北地区最大的湿地公园西炮台湿地公园开工建设,湿地公园总面积1.24平方公里。
2010年,我市投资对渤海大街的人行道进行了平整改造,铺设高质量人行道板。
2011年,我市对渤海大街路边两侧的灌木绿篱更换10—20年生的山东、河北国槐等高大乔木树种,在9.3公里沿线栽植约3000多棵。这样,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渤海大街,第一次拥有了像样的行道树。住建委及园林部门加强管理,新建大楼拆除门前绿化带搞大面积硬覆盖的现象基本不见了。
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反响,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于女士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和同事看到报道后,感到记者对渤海大街建设的建议非常好,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建议的内容也比较全面,有的观点具有鲜明独到之处。于女士说,渤海大街旁传染病医院搬迁后,大院里还留有一片小树林,我们建议保留这处小树林。“渤海大街的‘绿色’并不是很多,留住这片‘绿色’,周围六七处小区的居民饭后茶余有了休息游玩之处,渤海大街又可多一块绿地。”对这些专业人士的建议,我及时作出报道,结果被住建委等政府部门采纳,于2007年建成了占地近3万平方米的渤海大街唯一街心花园—泰和园。
渤海大街的文章见报四五个月后的2007年春季,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出台一个重要规定:今后渤海大街中段临街建筑原则上不得低于17层。其依据是:渤海大街道路控制红线为80—100米,17层及以上建筑高度可达到50—100米,基本达到建筑高度与道路宽1:1的合理比例。这个重要规定至今仍在执行。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在渤海大街报道里提出的建议全部得到采纳并落实解决。
报道刊发最初五年,渤海大街变化之大,莫过于沿街的建筑。据营口市住宅和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此时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已更名为市住宅和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介绍,2007年至2011年,渤海大街两侧新建的高层(即9层以上)建筑增加了100多座,而在建的有200多座。
这次渤海大街的重大变迁,可以说是1980年代渤海大街全线基本贯通以来的第一次。
明天的渤海大街 我们满怀憧憬
当初渤海大街的报道五年后,我曾就未来若干年“景观大道”渤海大街的发展前景,采访了市住宅和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主管城市规划的副主任王生才。
他说,我市已将渤海大街定位于营口市主城区的重点景观轴线,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轴线,营口迎宾大道或通廊。最需要控制和引导的重要部分,是建筑景观。
按照新制订的城市规划,2016年前渤海大街两侧将形成更大规模的高层建筑群,新建高楼数百座。临街以大型公共建筑为主,点缀些超高层(30层以上)和小高层,形成街路两侧两道错落有致、横S型优美的天际线。
建筑物色彩以浅色暖色调为主。外立面装饰,注重细节,楼顶外观丰富多彩,白天和夜间均显现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公共建筑一楼一景,一特色。颜色清晰明快。住宅小区一楼盘一风景,防止“千盘一面”。建筑体量除大型公建外,住宅等长度不得超45米,防止“大板楼”出现。沿街建筑原则上不批多层,以严格控制低层建筑。对渤海大街沿街建筑的夜间亮化,我市做了统一规划和亮化设计。
渤海大街庄林公路(现更名为工农路)以西的主城区路段,绿化工程按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形成地被、横纹、灌木、背景林乔木组成的立体绿化景观。同时尽量保护、保留原有绿化树种、植被,补植一些大树。
新建楼房临街不许开交通路口(可支路开口),防止破坏绿化,保证绿化带的连续性,减轻渤海大街的交通压力。
他还向我介绍说,我市在原住建委初审的基础上,2010年开始,又建立了专家咨询和规划联审制度,规划联审由市长主持。临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物、大型公共建筑、较大的楼盘和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之前,都要经过专家咨询和规划联审。渤海大街上的建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等,是我市专家咨询、规划联审的重点区域。
11年的时间过去了,上述主管城市规划负责人介绍的“景观大道”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2011年,渤海大街新建集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及公寓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营口万达广场,万达广场由高层建筑群组成。2013年,时隔11年,我市投资7000万元,再次对渤海大街39米宽车行道进行了大规模改造(非机动车道进行了表层翻修),预计可保证15年使用年限。当年,全街统一更新了美观大方的悬臂式“读秒”倒计时交通信号灯。
2018年以来,渤海大街又陆续开工建设了中天大厦和玖樾府、星河新天地住宅小区等高层建筑。
不过,在渤海大街盼盼路路口,却建了一座5层办公楼,首次突破了我市对沿街建筑高度划出的红线;大街的平安路口,一座20多层的烂尾楼多年没有续建;渤海大街中段大树稀少,还不是一条林荫大道;渤海大街绿化还有很大空间,还应再上档次水平,沿街可在适当位置开辟几座街心花园或小型公园……
白璧微瑕,如果说16年前的渤海大街是一只丑小鸭,那么今天已嬗变为美丽的白天鹅。跨入2022年,我们憧憬着未来营口像当初规划建设这条大街那样,以超前的意识、宏大的气魄、实干的精神,冲出经济下行以及新冠疫情压力的羁绊,邀请国内外知名城市规划专家来营口对渤海大街“绘蓝图”,再次书写这条大街建设的新篇章,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完成渤海大街的始创者建设“世界名街”的美好夙愿。
相关链接:
渤海大街的“前世今生”
建国初期,人们沉浸在祖国大发展的梦想之中。
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时期,以中共营口市委第一书记邓仲儒为核心的营口市委、市人委(即后来的市政府)领导,主持营口规划了“三大工程”(即辽河公路大桥、铁路大桥、防潮闸工程),同时提出了建设三干线、营口宾馆等配套项目方案。作为“三大工程”的配套项目之一,比照心目中的世界“四最”街道,即最宽、最直、最长、最有名气的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制订了建设三干线(1979年正式命名为渤海大街)的宏伟规划,当时定下的目标是,街长5公里,街宽80—100米(一说街宽120米)。
这个规划真可谓大胆超前,因为即使是具体搞规划的技术人员也并不了解香榭丽舍大街的数据(若干年后营口人才得知,香榭丽舍大街宽为100米,最宽处为120米,双向八车道,长不过1.9公里)。而营口当时的主要街路辽河大街不过十几米宽。更为重要的是,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世界的名城,而营口当年却是一座不为国人所了解的小城,人口约20万。
营口“三大工程”曾受到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黄火青的赞同,并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写信请示,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营口视察了工程情况。营口“三大工程”由于最终方案没有敲定,加之国家当时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而搁浅。而三干线则动用数万立方米土方修筑了路基,1960年形成了西起现在的营口中专(当时为师范学校),东至现在的市府路不足1公里的石头路基,铺着两层大小碎石(是那种能打出火花的优质碎石),路中央有柏油路面。
然而,正是有了当时营口人放眼世界的眼光和雄心,才使后人得以在1980年代中期至世纪之交建成了这条宽度有所减少(60—80米),长度却达10公里的营口标志性街道——渤海大街。如今的渤海大街直长(不算弯度以外路段,即西炮台至工农路以东)已是13.5公里,加上2009年续建的东段(渤海东大街),总长已达25公里。
当年我写的报道见报后,曾参与渤海大街初期和宏观规划的原营口市计委工作人员王恩化老先生找到我,向我介绍他在《论天下第一街》中的学术论点:渤海大街的长为13.5公里,宽为60-80米,平是平均海拔高度3米,直是均在北纬40.6度线上,其长、宽、平、直四要素综合指标,可能创造了世界之最。这一结论,是80岁的老先生亲自测量了渤海大街,并查阅了《世界名胜大辞典》《世界地理》等十几本著作文献之后得出的。
文章作者:郭志民 (《营口日报》原记者,专刊部主任,著有作品集《瞭望者》一书)
供稿作者:郭志民(特约)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上一篇:营口:“绿码”使老年人乘车和购物难问题亟待解决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