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之窗“焦点网谈”)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营口应迎头赶上
郭志民
近几年来,一些国内外城市纷纷加入国际湿地城市行列,作为湿地资源丰富的营口,有必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让这张亮丽的国际名片向世界推介营口,让营口走向世界!
国际湿地城市由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估认证,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生态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2018年以来,我国已有 常德、东营、盘锦等13个城市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以及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市北有大辽河,西临渤海,辽河口有大片自然湿地滩涂、苇塘,周边还有人工湿地稻田、养殖鱼虾池和部分盐田。营口主城区原为退海之地,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特别是拥有面积较大的永远角湿地,以及鸭岛湿地。营口处于全球九大鸟类迁徙路线的东亚—西太平洋迁飞路线上,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目的地,每年迁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鸟达百万只,在国际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处于重要地位。“鸟浪”是营口的一大城市特色。
营口湿地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建设国际湿地城市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国际湿地城市是指按照有关国际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成员国政府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的城市。 今年6月,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全球共25个城市获此殊荣,我国的合肥、济宁、武汉、南昌、盐城、盘锦等城市入选。截至目前,全球共有国际湿地城市43个,其中中国13个,数量位居第一。
拥有丰富湿地资源的营口已经落伍,应当迎头赶上,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是一块国际生态招牌,在全球具有影响力,含金量非常大。申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是营口扩大国际影响,走向世界的重要有效途径。有了这张耀眼的生态名片,对提升营口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促进国际化意义十分重大;是营口未来的发展潜力、希望所在和最大优势。
建设国际湿地城市,首先,营口要树立生态城市和湿地城市的理念,有“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围绕湿地城市特色,搞好以湿地城市总体设计为引领,把湿地、辽河、渤海等地域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对中心城区重点片区和重要景观控制区加强规划引导。
其次,要制订申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规划和实施方案。营口要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机构,防止破坏湿地生态,加强执法,依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强化湿地保护。
再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现存永远角湿地、辽河口滩涂、人工养殖、水库湿地,以及苇塘、水塘、河流、沟渠等小型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将部分城区水泥覆盖的潮沟予以恢复,并在城区多开辟公园,对已建公园等进行改建、扩建,建立多种形式的湿地生态保护系统。全面保护湿地资源,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体制机制,扩大湿地面积,不断提高湿地保护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开展湿地旅游观光活动。
评选国际湿地城市有两个基本条件,即有一处国家重要湿地或者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或者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率在10%以上,且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有所提高,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营口虽然没有国家重要湿地或者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但我市可以启动永远角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并使之与目前的西炮台湿地公园连通,打造面积广大的城根湿地,使之具备参选国际湿地城市的资格条件。
营口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营口现有湿地中,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湿地城市将凸显营口的生态城市特性。
二是长远的经济效益。将要启动的有湿地元素的辽河文化产业带工程(我市贯彻落实辽宁省辽河国家公园建设的决策部署的工程,工程北起营口造纸厂水库,经永远角湿地、西炮台,南至咸水河)建设纳入国际湿地城市的内涵,打好营口湿地城市的特色牌,打造营口旅游业“巨无霸”,极大提升营口的城市环境和魅力,从而带动营口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营口的招商引资以及经济发展。
三是显著的社会效益。营口湿地打造计划,可以将众多区域打造成著名的风景区,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边缘中的河岸、滩涂、芦苇湿地,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近年来的夏秋季节,营口市民已经习惯于去湿地资源丰富的永远角、西炮台、牛耳广场一带休闲娱乐。
国际湿地城市是一张优质的生态名片,将展现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城市风貌和生活品质,为营口争创全国“文明城”加分。
通过建设国际湿地城市,可以充分彰显营口湿地城市特色,提升营口城市整体形象,对增强营口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湿地城市的国际名片将推动营口振兴发展,着力打造“涛涛辽东湾、美丽辽河口;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现代海滨城市,让营口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从而使城市活力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飞速提升,城市面貌更加亮丽。
多年来,在新闻记者、人大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的呼吁关注下,营口的湿地意识不断觉醒,湿地保护纳入日程,西炮台以北辽河大桥以西的永远角湿地得以保留保护,湿地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国际湿地城市时不我待,未来可期!
相关链接:
为保护全球湿地以及湿地资源,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湿地公约》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截至2018年10月,共有170个缔约方。
国际湿地组织自197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全球的湿地保护事业。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导致湿地水源紧缺,湿地环境不断恶化。鉴于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2017年4月,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决定在全球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及申报认证工作,以表彰先进、扩大影响、唤醒全世界聚焦湿地保护的目的。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暂行办法》要求,各缔约国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认证提名。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在全国首批筛选提名6个城市申报国际湿地城市。2018年10月25日,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在迪拜宣布全球首批18个国际湿地城市,中国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海口、银川入选,占入选城市的1/3。
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hm2,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供稿作者:郭志民(原《营口日报》记者,著有新闻作品集《瞭望者》一书)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上一篇:营口市:四通八达的路口,为何变成了“死胡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