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行动”——一个去年夏天由辽宁省慈善总会和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联合举办的活动,在包括营口在内的5座城市进行。这个活动将在每个城市的小学、初高中、大学学生中分别选拔队员,组成“天使团队”,完成特定的“爱心任务”,给予他人切实的帮助。
贾冬冬报名了——那年他周岁19,家住沈阳市大东区,就读于营口大学园石油化工学院,大二。 这个活动在营口并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可报名人数仍然达到了300多人,这还让贾冬冬颇感意外。
最终经过选拔,贾冬冬与其他三名选手脱颖而出,组成“天使团队”,而他们的任务,是在一周的时间里募集至少1000册图书,并为盖州市什字街镇周家屯小学建立“天使书屋”。
“图书等物品的募集,让我体会到营口市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
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要募集至少1000册图书,并且还要把书架等必需品“搞定”,贾冬冬他们的心里都在“打鼓”,做好了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然而,在开始实际运作的当天他们就发现,在充满爱心的营口市民衬托下,这个任务完成起来,“难度系数”实在不大。
四名队员采取了“重点突击”和“地毯式扫荡”相结合的策略。即以大的商家、公共场所为重点,也不放过对路遇的市民宣传介绍的机会。
在营口兴隆购物广场,党群部工作人员听完队员来意后问道:“你们需要募集多少册?”“1000。”“好,我们为你们解决1000册,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商场广播发布这条信息,让顾客们有所了解。”——几个小队员当即怔住了,这种“幸福感”来得太突然,这样的良好开局是他们事先没有意料到的。
原定的全部图书任务量,几乎瞬间完成了,队员们大受鼓舞,劲头更足了。在市青少年宫,几乎所有的特长班老师都支持他们的行动,自己捐书的同时,号召班里的学生为山区学校捐书。
经过几天的宣传铺垫,正式的募集活动在市少年宫青少年希望广场进行。仅凭着这四个“孩子”,就在滨城掀起了一次爱心涌动,最终,他们募集到图书3000余册,超额完成了任务。
图书的问题解决了,还要考虑书架。几名队员溜达到市区西部的旧货市场,“盯”上了一个大铁架子。摊主是对老年夫妇,听完几个孩子的讲述,两位老人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们,你们好样的,走,跟我上家去,我家是动迁户,架子、板子都有,你们看啥能用上就拿去。”
“营口市民很耐心,他们会认真听你把话说完;营口市民很真诚,对一件事认可了,就会很上心地去做;营口市民富有爱心,他们希望自己能置身于真正奉献爱心的行动中。”这是沈阳小伙贾冬冬对营口市民的评价。
“应该让东部山区的孩子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对他们的关注应该多一点,更多一点。”
“圆梦”正式开始,因为超额完成任务,队员们用他们募集来的图书和书架等物品为盖州市什字街镇周家屯小学和李家屯小学分别建起了一间“天使书屋”。
来到山区小学,眼前的景象让贾冬冬有点“懵”,原以为就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学校应该只有在内陆偏远地区才见得到。据说校舍是新建不久的,但室内潮湿,墙体斑驳,最难以置信的是——没有电。
孩子们都是怯生生的,他们远远站着,踮脚抻脖望着成箱的书籍。校长招呼他们来搬书,他们搬了一趟,又在远处站定,直到校长再招呼,才又过来搬第二趟……其实,生活对于他们,要远比城市的孩子艰难,没有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的孩子上学放学要走十几里甚至更远的山路,他们具备一种坚韧的性格。但毕竟他们的“眼界”太窄了,大山外面的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那么陌生,就算近在眼前了,也有很强的距离感。
贾冬冬问一个孩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想当科学家。”——其实,这个孩子并不知道科学家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爱因斯坦何许人也,他只是从教材上看到过一句话“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那除了科学家呢?”孩子不吱声了……自始至终,孩子都没有正视过贾冬冬的眼睛。
“能看到,才会有追求。”贾冬冬觉得,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这些孩子,改善他们的学习条件,同时更重要的是走近他们,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营口市保障性住房今年信息
下一篇:我们不存了,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