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干洗店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但是,将衣服拿去干洗,有时候麻烦纠纷也随之而来。
前几日,家住营口大学附近的市民刘先生拿一件高档西服去干洗,但1月16日去取衣服时却发现,西服雪白底色全部被染成淡蓝色。刘先生怀疑干洗店采用了水洗方式,干洗店老板却坚称是干洗。在刘先生据理力争之下,对方承认这件上衣被水洗过。“但他们不肯负责,竟说我没有明确要求是干洗源还是水洗,所以他们才会根据经验进行水洗。”刘先生提到此事,感到十分的气愤!
“干洗变水洗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曾开过干洗店的燕先生表示,干洗剂的主要成分为四氯乙烯,价格昂贵,而且工序流程也很复杂。大多数干洗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根本不懂专业的干洗知识,加之各种投入是水洗的4-5倍,因而对于定单少、规模小的干洗店,干脆水洗后用熨斗烫平即可。
他透露说,根据相关规定,使用后的干洗油需要通过蒸馏净化处理才能再次使用,但干洗油的蒸馏净化过程一般需要48小时,耗时、耗电还耗油,这成为服装干洗的主要成本之一。因此许多干洗店为了节约成本,干洗油使用后不做蒸馏净化处理,直接进入下次干洗,这样的话干洗油可能半年才净化一次,重复使用的干洗油就像臭水沟的黑水一样,而干洗后的衣服,经过熨烫、整理后看上去十分整齐干净,但一些脏的粉尘、油污却隐藏在了衣服纤维内部,极不卫生。
“每年春冬季节,干洗纠纷明显上升,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店内。”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目前国家还没有干洗业的鉴定标准,因此这类纠纷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大多数消费者手中只有干洗店出具的取货凭证,作为双方唯一的约定凭据,取货单一般只注明衣物名称、颜色、干洗价格及取货时间等内容。如果事后出现纠纷,干洗店可一口咬定衣服本来如此,自己无需负任何责任。干洗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使正规干洗店面临不公平竞争,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执法处理力度。
上一篇:车被追尾“私了”事后索赔难
下一篇:过年想扮靓反到添了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