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大多超市采用“四舍五入”法计算价格 消费者不知情有时会多掏钱
潘先生是个爱较真的人,前几天,他到大商新玛特购物,无意中发现了超市计算价格的“秘密”。
潘先生告诉记者,他当天在大商新玛特买了几斤香蕉和冬瓜。回家后,潘先生闲来无事,就拿起计算器。孰料,这一算,竟还真的算出问题来。潘先生说,按照包装袋上的条码,香蕉的单价是每千克是6元钱,他买的香蕉净含量是1.248千克。“两者相乘,得出的价格是7.488元,但实际却收了我7.50元。”明明是7块4毛多钱,为什么要收7块5?潘先生对此很是气愤。
随后,他又拿出买来的冬瓜计算,发现应收价格为4.914元,实际价格是4.90元。至此,潘先生才醒悟,原来超市在计算单价时,算到分,可能采用的是“四舍五入”的办法。
那么,其他超市是否也是如此,连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在兴隆超市,记者购买了几斤肉馅。这种某品牌肉馅的单价是27.96元/公斤,记者采买的肉馅净含量为0.806公斤。通过计算,应收金额为22.53576元,而实收金额为22.50元。
在乐购超市,记者购买了两个圆茄子,单价是11.00元/公斤,两个圆茄子的重量是0.546公斤,计算后记者注意到,实际价格应为6.006元,但超市却收了记者6.01元。
在财富超市,记者购买了一把油麦菜。油麦菜的单价是每公斤11.96元,净含量是0.246公斤,实际的价格为2.94216元,实收价格为2.90元。
在大润发超市,记者购买了两个西葫芦,单价为3.99元/斤,两个西葫芦重562克,两者运算后,计算器显示的价格是4.48476元,价签价格为4.48元。
计算后记者发现,超市计算到“分”时,都采用了“四舍五入”的办法。对此,一家超市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超市采用这种方法,是按照系统程序进行的,一般分币大于5,会自动进一位,反之,则不进位。
那么,超市的这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又有何反应,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
“以前还真没注意过。”市民石先生表示,在找零问题上,交易双方为结算方便,在相互自愿前提下采用“四舍五入”结算方式,一方舍弃自己的微小利益,并不为过。但是,超市如采用“四舍五入”结算方式应事先公示,征得顾客认可,不能强制顾客接受或推定对方已经接受。
市民程女士则表示,超市方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找零,听起来似乎很公平,但只要简单算笔账就明了了——所谓“四舍”,就是舍掉1、2、3、4 这四个数;所谓“五入”,入的是从5 到9 这五个数。从几率上来讲,入的几率比舍掉的多1 个数。显然,超市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肯定稳赚不亏。
“在市场买菜,商贩还懂得抹零,以赢得回头客。”市民刘先生代表了众多消费者的声音。他说,在市场买菜,一般都是卖方舍弃零头,断没有给消费者加价的商贩。“超市应该舍小利,以此赢得顾客,才是上策。”
记者 惠继远
上一篇:营口市汽柴油价平均上涨约0.5元每升
下一篇:辽滨公园遛狗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