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营口玻璃牛话剧社我们并不陌生,玻璃牛话剧社里还有一位才华横溢的成员,他的名字叫潘健。殊不知,潘健是营口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在工作之后的空闲时间为玻璃牛话剧社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就此,笔者特意前去采访了这位被剧社成员敬称“万能潘”的优秀青年。
以下一第一人称报道。
2012年,我迎来了大四实习期,每天到电视台实习成为了我生活的主旋律,生活进入到另一种平静阶段。这年的冬天11月,我加入到了玻璃牛话剧社,并且逐渐喜欢上了剧社,直到首演结束,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剧社里担任着为大家服务着。今天我把我在剧社里的这一小段经历写出来,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场记
直到现在和身边的朋友说起这个名词的时候,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场记就是搬道具的。其实真正看到我工作的时候会认为这工作还真不仅于此。记得首演的时候,我是舞台的监督人员,我清楚地记得我拿着对讲机,不仅要和灯光师等工作人员交流,还要和音效师配合,我尽力兼顾着全场,那天我是在台上最紧张的人之一,那种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直到最后一场戏演完,灯光暗下来,台下观众的掌声响起,我才知道我们的演出成功了。我曾经说过,作为场记,应该像一个全能型的选手,更要有为大家服务的爱心。
当初报名的时候只是处于好奇,说句真心话,我报完名我就有些后悔了,不过后来我想既然参加了就去好好去做,因为我有一个原则——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做了就要坚持把它做好。刚开始是剧社,我只是在记一些琐碎的事情,如时间的长短,排练的进度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有了新的事情做,工作起来也熟练了。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从场记发展成一个“全能型选手”,因为我有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替”。
(二) 万能潘
熟悉我的剧社朋友都知道我有这样一个名字——“万能潘”,其实这个名字是由“万能替”演变而来的,得到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排练的时候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小插曲。我清晰地记得那是今年3月份的一个晚上,当时按照排练计划当天排练的是第三幕,不巧扮演“江大娘”的小猴姐临时有事,而当天到现场的演员基本都是暗恋剧组的角色演员,因为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如果不排练的话可能会耽误很多事情,大伙都提出小猴姐没在怎么排练的问题。正当大伙发愁的时候,导演发现了我,让我替演一下,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替演员演戏,只是这次是要替演一个老年人。记得我演得很卖力,在场的人都笑开了花,我知道他们有点不太习惯,就连我自己都难以想象自己能够演一位老大娘,就这样我以江大娘的身份排练了很多遍,也让我过了一把演老年人的瘾。从此我的“万能替”称号就这样流行起来,我也一直在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直到4月20日我以两个角色参加完彩排。
我习惯了大家对我这样的称呼,我觉得这是大家对我的一种肯定。我也很感谢大家给我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因为没有他们的“有事”,就没有剧社里“万能替”的诞生。在排练的过程中,我用“万能替”替过11名演员,最多的是春花和护士。在20号的那天彩排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站在首演的舞台上,抓好这次机会,演好,不留遗憾。
社长前几天问我除了表演还想做什么的时候,我还是想做原来的事情。说实话,做场记很枯燥,很累,我记得快首演的时候,一天早晨起来我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好安静的哈尔滨啊”。虽说是个玩笑的事,但也能看出来,当时已经像魔怔了。
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情的很简单,难的是是否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坚持下来后,给你带来的一定是大伙对你的肯定和赞扬。一个人在一个团队里,不一定都要做出多大的奉献,但只有多为大家服务,才能成为大家共同的朋友。
记得我曾经在做交通文艺广播《三色方向盘》节目的时候说过,如果我们三十多个人不发挥我们各自的正能量的话,我们的剧社就没有现在这样的经历。我时常在想,如果写经历的话,每一个参与剧社首演的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虽然很平凡,但每个人从这经历中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正是因为剧社这些人的付出,那些回忆才时时历历在目。
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有时候在某一个街角看到久违的剧社朋友都会很开心,这段经历留给过我锻炼、快乐,也让我收获了一些好朋友。
潘健
上一篇:植保机械巧革新 日均作业500亩
下一篇:张广扬:好支书圆我们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