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住在水中央,两岸芦花似围墙,撑开船儿撒下网,一网鱼银一网粮。”电影《天仙配》中七仙女中大姐对凡间渔家生活的赞述也许若干年后很难寻觅。4年,600张图片,30张精品——自由摄影师龙言用镜头记录营口河北小渔村变迁的同时,呼吁保留原生态的渔村,用于发展滨城营口的旅游产业。
自由摄影人龙言用相机记录小渔村的变迁;
由于舅父早年住在营口河北的小渔村,所以30多年来龙言每年都往返营口的河南与河北之间,他对小渔村的变化历历在目。近年来,随着小渔村渔民及其后代逐渐搬迁至辽河南岸的营口城区,渔村的老房舍更加破旧,一部分老旧房舍逐渐被拆迁。
龙言深入小鱼村的田间地头采访;
营口是中国
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
开埠的口岸,早在清雍正四年(1726年),营口辽河航运即呈现出“舳舻云集,日以千计”的繁华景象,营口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粮食运转码头。辽河南岸的辽河老街客商云集,店铺林立,辽河北岸则成为渔民的居住地,因此营口的河海文化渊远流长。游客欲了解营口,不仅可以到现在的老街寻访昔日繁荣的印记,河北岸的小渔村民俗与民居也是营口历史的一部分,尤其是渔民古朴的原生态村落,泥坯房、芦苇墙,与辽河南岸的高楼大厦杨相呼应、相得益彰。
龙言拍摄的已经部分拆迁的渔村民居;
龙言拍摄的拆迁前的渔家院落;
今年63岁的自由摄影人龙言早年曾从事精密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偶然机会与照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他记录了营口湿地的变化,曾呼吁保护湿地,保护湿地栖息的鸟类。现今,他用照相机记录的专辑《即将消逝的小渔村》引起了作家、记者及摄影爱好者的关注。
(杨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