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青青橄榄 > 正文

老师,您在哪里

——唐山大地震46周年,当年幸存者(营口人)的心声

李晓红

分享到:
2022-07-28 07:37:00   来源:营口之窗   点击:

(营口之窗“青青橄榄”)老师 您在哪里

今天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6周年纪念日,营口之窗网收到当年幸存者李晓红(现营口人)一篇文章。这是二00六年唐山大地震三十年祭的时候,她写给中央电视台的征文。今日再发,以作纪念。——编者

老师 您在哪里

李晓红

本世纪七十年代,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让我与一位恩师整整分别了28年。在这“7.28”忌日即将来临之际,又重新开启了我尘封的记忆,重复我心底一次次的呼唤:老师 您在哪里?

那是一九七六年的七月二十七日,我们滦县高中农机专业班的全体同学,根据学校暑期部署,来到了唐山市卑家店柴油机厂,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担任领队的就是我的恩师:班主任马健全老师。

记忆中的马老师四十多岁的年纪,个子不高,人长得很瘦,细长条略显苍白的脸上,总架着一副又宽又厚的大眼镜,听说老师的视力只有0.1度。走起路来总爱低着头,小心翼翼的。平时不善言谈,讲话时低声细语,温文尔雅。刚入学时,曾听同学私下议论;说马老师的出身不好,又是走“白专道路”的典型,连个党员都不是,还差点儿被学校的政治运动给“运动”喽……。

我们师生一行四十六人,通过一天的奔波,顶着漫天的大雾来到了心目中渴望已久的大城市唐山,借住在唐山市第十七中学的教室里。兴奋与好奇让我们好久好久才安然入睡。凌晨三点四十七分,我们被剧烈的震动惊醒。同学们有的被晃到了用课桌搭就的床铺底下,有的钻到了墙角,室内一片漆黑,屋顶被撕扯的嘎吱嘎吱响,窗户上玻璃的破碎声,墙皮脱落在课桌上的砸击声,响成一片。我们这群来自农村或小县城的孩子们,在这陌生的城市里、在这恐怖的夜晚、在这生死关头,是那样的无助与绝望。惊恐的嚎叫着,那撕心裂肺的惨状现在回想起来还让我毛骨悚然……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老师咣咣的砸门声,老师撞开门冲进教室大声呼喊:“大家不要乱,跟我来!”我们立即按照老师的指引,调整方向,连滚带爬、被老师生拉硬拽的逃出室外,他又循着声音将卷缩在墙角的已经受伤的陈静同学抱了出来,就在老师跑出来的一霎那,身后剧烈扭晃的教室轰然坍塌,是老师的到来为我们赢得了时间、赢得了生命……!

同学们聚拢在操场上,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得瑟瑟发抖,有的低声哭泣,有的痛苦呻吟,完全被眼前发生的一切惊傻了。老师不住的穿梭在我们的身旁,抚摸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头,亲切的叫着我们的名字(因为老师的眼镜跑丢了,他几乎成了盲人)清点着他的学生……叫着叫着,他的声音突然颤抖了“陈转文!陈转文!”陈转文不见了!他推开我们跌跌撞撞的跑向我们刚刚逃离的废墟,匍匐着、摸索着、声嘶力竭的呼喊着,焦急的寻找着……可就在这时,他又听到附近的老百姓来拽他的学生,帮他们到摇摇欲倒的废墟里去救人,他“嗷”的一声回转身,手里握着一根木棒,胡乱的在空中挥舞着,发疯似的高喊,“谁也不许动我的孩子,谁动,我就打死谁!”此时此刻的他,就像一头咆哮的雄狮,保护着它的幼仔,不再从他的身边消失。

不知是“老师”这个字眼的神圣,还是老师行为的果敢,瘦弱矮小的马老师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在我的心中,是那样的高大挺拔,是那样的雄伟强悍。

老师吼退他们之后,嗓子突然失声变得沙哑,说不出话来。他在我们的脚下用木棍画了一个大圆圈,让我们站到里边,就像《三打白骨精》里的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的法圈。并用耳语警告我们谁也不许离开这个圈。

天边依然闪烁着恐怖的蓝色地光,阴云密布的天空,下起了小雨,仿佛在为顷刻间丧生的几十万生灵洒泪哭泣,疲惫不堪的老师奔波在我们与废墟之间,期盼着废墟下的陈转文能够起死回生……汗水、雨水、泪水汇聚在一起,流淌在他那越发苍白的脸上。

老师仔细地查看了我们的伤情,脱下他那薄如蝉翼的破背心,撕成碎片为我们包扎伤口。之后他和我耳语(当时我是班长):“我决定成立农机班战地救灾领导小组,你让共青团员们站出来。”(尽管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但那是最有效的)我高声传达了老师的决定,立刻以我为首的十几名共青团员犹如战场上的战士听到军令一样,昂首挺胸齐刷刷的站到了老师的面前,就连重伤的陈静也不让人搀扶坚强地站了起来。我向同学们复述着老师对我的耳语:老师任命他自己为组长,我和另外一名男生为副组长,我们的任务是护送同学转移到附近通往滦县方向的公路边上。

责任驱使我们暂时忘掉恐惧和悲伤,大家互相搀扶着、鼓励着,穿过一路废墟,目睹一路悲嚎,(这是我人生最艰难、最悲惨的一段路)无一掉队,终于来到了路边。老师鼓励我们向着开往滦县方向的大解放、拖拉机、大马车、老牛车不停的哀求,求叔叔大爷们把我们带回家,他们也都是惊魂未定,拉着满车的伤员和家属向远方逃难的,出于对我们的同情,勉强带走了几个学生,而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在人家极不情愿而又无奈于我们的哀求声中,被老师推上车的,老师不住的鞠躬哈腰、千恩万谢、极尽殷勤。我和另外一名女同学,也是被老师有力的大手,最后推上了已经启动前行的大卡车。匆忙中,就这样与老师分别了,对于恩师没来得及说上一句道谢的话,一别,就是二十八年!老师,您当年救过性命的学生在这里补上一万句:谢谢您了!

震后第二年,我随家人逃难迁徙到了东北,那一年我十五岁,我至今都不知道老师在当年是何时、怎样回的家。

每当我回想起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时,我都会热血奔涌、喉咙哽咽,双眼噙满泪水。是老师的临危不惧、是老师的奋不顾身、是老师的足智多谋,在大劫难中,挽救了我们的生命。如今,我已过了老师当年的年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地震的恐惧越来越小了,可对老师的怀念却越来越沉重……

老师,您在哪里?您在哪里啊?无论您在哪里,怀念您的我,今天站在关东大地上深情地、匍匐着向您遥拜:“好人!一生平安啊!”

后记:这是二00六年唐山大地震三十年祭的时候,写给中央电视台的征文。当年中央电视台对我做了专访,还带我一起寻找到了我的恩师和部分生死患难的同学。


(以上均为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供稿作者:李晓红(营口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唐山 大地震

上一篇:揭秘最后的隐私(小小说)
下一篇:最后一页

青青橄榄
序言
    《青青橄榄》专栏序言
      我们之所以称其为《青青橄榄》专栏,是因为橄榄的别名分别是青果、谏果、 忠果 、 福果。 称青果,是因为果实尚呈青绿色时即可供鲜食而得名。性平,味甘、涩、酸。清热,利咽,生津,解毒。其青又同情谐音。称谏果,因初吃时味涩,久嚼后,香甜可口,余味无穷,比喻忠谏之言。称忠果,是劝人忠诚老实。称为"福果",是海外华侨起名,以表达眷恋之情、祝福之意。
      因此,期望广大作者,在本专栏撰写昨天的“橄榄”,言其心、述其情、谏其言、守其爱、祝其福,以飨读者。
    青青橄榄《读·析·悟》专栏序言
      为拓展文学视野,本编辑部在青青橄榄开设《读·析·悟》专栏。欢迎广大读者撰写如下内容的稿件
      1 读书鉴赏与分析
      2 影视剧观后
      3《青青橄榄》发表的文章分析、点评